“平民化”虽然使得普通老百姓与纪录片的距离不再那么疏远,但是仅仅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是不够的,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普通的人性才是“平民化”的最终目的。而这需要创作者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美,挖掘生活的细节,体现人文的内涵,才能使纪录片有更好的艺术表现力。纵观我国当前纪录片的市场现状,各种类型的纪录片都在蓬勃发展。而这其中不乏一些粗制滥造的纪录片,打着“人”的旗号,缺乏过程细节的纪录,造成了人、事的概念化,符号化,虽然是真实的纪录,但是却不能给观众带来真实感,导致了人物个性特征不明显,不够丰满具体,没有真正地让普通人产生共鸣。纪录片唯有与时代印记相吻合,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并引发观众的深层次的思考。把平民化视角倾注于创作的整个过程中,以受众为本,才能让受众感受到真实力量的震撼、审美力量的感染以及文化力量的启迪。
参考文献
[1]王垚。重视有限电视新闻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8(5):15。
[2]王朝辉。平民化—电视制作理念和实践[J]。2001(3):8。
[3]朱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艺术创作研讨[J]。2001。9。
[4]任廷会。《平民化视角: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倾注空间》[J]。《今传媒》。2012(4):23。
[5]李劲松。《浅谈纪录片创作的平民化》[J]。《中国电视杂志》。2013(7):18。
[6]李明娟。媒介融合语境下的受众细分[J]。北京:新闻知识。2011(9):13。
平民化记录片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20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