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网络红人研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

时间:2018-09-09 20:56来源:毕业论文
(三)网络红人媒介形象分析 桑顿认为,在亚文化建构过程中,媒介的作用比亚文化群体成员本身的作用更大,造成亚文化的媒介镜像更加复杂[10],有不


(三)网络红人媒介形象分析    
桑顿认为,在亚文化建构过程中,媒介的作用比亚文化群体成员本身的作用更大,造成亚文化的媒介镜像更加复杂[10],有不少论文对于网络红人的媒介镜像进行了研究。有学者对于“网络红人”芙蓉姐姐媒介形象的转型进行了分析,其媒介形象在十年间从另类转向励志,在这一过程中媒介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从传统媒体的主要推动到自媒体的参与其中,再加上网民与芙蓉姐姐的互动,共同完成了芙蓉姐姐媒介形象的转换和重构[11]。也有学者仅针对女性网络红人这一群体进行分析,对互联网发展第一个十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的特征进行总结与归纳[12]。网络红人的媒介形象较之十年前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红人从以“审丑”、“搏出位”为主转变为以“papi酱”为首的新一代网络红人正在以制造话题、敢于批评、关注热点、乐于打破表象的共同点迎合大众,同时也受到了大众的追捧和喜爱[13]。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回顾,笔者发现学界当前对于网络红人的研究仍存一定局限。首先,现有对于网络红人的研究较为分散,在研究时多找出典型网络红人进行表征与原因分析,缺乏对于整个网络红人群体的镜像呈现,而实际上网络红人群体内部已经发生了变化,草根、名人共同促成了网络红人的繁荣,因此,有必要对于整个网络红人群体镜像做进一步探究,并对网络红人进行类型化解读。其次,现有研究在对网络红人进行研究时,较少地将其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进行解读,即使将网络红人与青年联系在一起,也多涉及网络红人对青年的影响,网络红人正在对主流社会造成巨大冲击,它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是否能反映出当代青年亚文化的发展变化?有待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冯溪,刘讳.符号互动视野下的网络亚文化现象分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01):123-126.
[2] 杨庆国,陈敬良.网络红人形象传播及其符号互动模式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07):91-94.
[3] 张子娟.消费主义视角下网络红人现象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30.
[4] 马中红,邱天娇.身份认同:cosplay亚文化的实践意义[J].青年探索,2011(06):8-18.
[5] 蒋建国. 网络族群:自我认同身份区隔与亚文化传播[J].南京社会科学,2013(02):97-103.
[6] David A.Snow,etc.,Frame Alignment Processes,Micromobilization,and Movement Participation[J].
    Americam Sociological Review,1986(51):464-481.
[7] 杨江华,鄢佩.集体行为视野下的网络走红现象探析[J].中州学刊,2015(10):172-176.
[8] 敖鹏.网红为什么这样红——基于网红现象的解读和思考[J].当代传播,2016(04).40-44.
[9] 余霞.网络红人: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草根偶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04):105-110.
[10] 陈一.新媒体、媒介镜像与“后亚文化”——美国学界近年来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的述评与
     思考[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04):114-128.
[11] 侯微.从“自恋”到“励志”:芙蓉姐姐的媒介镜像[J].今传媒,2016(04):49-51.
[12] 袁建胜.从“轻舞飞扬”到“神仙妹妹”——中国网络文化发展第一个十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D]厦门:厦门大学,2007:30-39.
[13] 陈诚.“呕像”还是“偶像”——以papi酱为例看网络红人的媒介形象变迁[J].新闻研究导刊,
     2016(09):68-69.
[14] 方贤洁.浅析自媒体时代网络红人的话语权建构——以网络红人“Papi酱”为例[J].新闻研究 网络红人研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2275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