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近海生态灾害防控策略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18-11-12 18:37来源:毕业论文
近海生态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控策略研究进展摘要: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近海海域承受着沉重的环境压力,这引起了人们对海洋污染问题的普遍关

近海生态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控策略研究进展摘要: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近海海域承受着沉重的环境压力,这引起了人们对海洋污染问题的普遍关注.本文着重介绍社会各界对近海生态灾害的成因与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探究灾害发生与自然及人类活动的关系,综述防控技术与策略的研究进展。回顾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发展历程,结合有关实例,对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30117
毕业论文关键词:近海灾害;生态破坏;近海生态环境治理。
Research progress in occurrence mechanism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coastal ecological disaster
Abstract: The coastal area is sustained enormous environmental pressure by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around economic coastal region of China, which causes people’s general concern. The offshore disaster occurs frequently in China, which include red tide, green tide, inbreak of extraneous species etc. The tide disaster is the most detrimental and makes vast economic losses.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factors and mechanisms of the coastal disaster by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nd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the coastal disas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by binding living example.
Key words: offshore disaster; ecological damag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of offshore ecological damage.
0前言
   近海生态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近海地区发生的灾害。我国是近海灾害频发的国家,主要的近海灾害类型有赤潮、绿潮、外来物种入侵等。其中藻类灾害危害巨大,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5)》中称,当前我国80%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陆源排污压力巨大、海洋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
1近海生态灾害的历史概况
1.1赤潮灾害概况
    赤潮通常是指由于海洋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浮游生物(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使局部水体改变颜色的生态异常现象。由于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多为红色或砖红色,也可以是黄色、绿色、棕色或棕红色,也称为红潮,海洋浮游微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4000多种浮游微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中国沿海的赤潮生物有148种,其中43种曾引发过赤潮。1990年,联合国将赤潮列为世界三大近海污染问题之一。赤潮灾害的多发性、普遍性极大危害了海产养殖业和渔业资源,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水平。由于发生赤潮的微藻种类、发生季节、海区及成因不同,其危害方式及危害程度差异较大。主要有产生毒素、分泌粘液及有害物质两种方式。
    随着我国沿海工业、农业、海水养殖业以及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含化肥和农药的江河入海水、生活污水以及海水养殖污水的过度排放,使得近海海水中氮、磷营养元素大量增加,造成近岸水体富营养化;海洋渔业的过度捕捞,使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失衡,因而导致赤潮发生的频率增高、范围扩大,加剧了海洋环境质量的日趋恶化[1,2]。2000年我国近海共发生29次赤潮,面积累计超过1万km2。赤潮灾害严重威胁我国海域生态环境,并给海洋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辽宁、浙江2次较大赤潮造成的渔业损失就近3亿元;渤海发生8次赤潮,受灾面积达2000 km2;东海发生13次,面积达7800 km2;黄海4次,面积达850 km2;南海4次,面积达60 km 2。与1999年相比,赤潮发生增加了14次(1999年共15次)。渤海、黄海和南海发生赤潮次数没有明显变化,但是渤海赤潮发生面积有所减少,在东海发生的赤潮次数和面积明显增加,而且5月中旬赤潮面积超过5800 km2,属特大型赤潮,世界罕见[3]。2000~2009年,我国近海共发生赤潮灾害792起,平均每年发生79.20起,其中2003~2007年五年内赤潮发生的次数均高于平均值;2000~2003年间,我国的赤潮灾害发生数逐年上升,2003年达到119次,为历史新高;2004~2009年赤潮发生次数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仍远远高于2000年的28次。从海域角度看,我国四大海域均有赤潮灾害发生。在2000~2009年内的任何一年,东海发生赤潮的次数远远多于其他3个海域,南海次之,渤海第三,黄海最少。2000~2003年,东海发生赤潮的次数逐年递增,在2003年达到峰值(86次);2004年和2005年赤潮发生数有所下降,且基本稳定;2006年和2007年赤潮发生数又有所增加;2007年后呈现下降趋势。从省份上分析,我国赤潮多发于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十一省,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尤甚。2000~2005年内的任何一年,浙江省发生赤潮的次数远远多于其他10个省份;其中,2000~2003年呈现上升趋势,2004~2005年逐年下降。 近海生态灾害防控策略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2566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