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李悦雷等(2013)通过研究国内P2P 网贷平台“拍拍贷”的羊群效应,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借款项目信息、借款人个人基本信息、借款人的社交能力对借款成功率有显著影响,且贷款人的羊群行为表现为明显。廖理等(2015)建立投资人个体选择需求的加总市场份额模型,得出我国P2P网贷市场中投资人存在边际递减的羊群行为这一结论。牛洁(2016)基于拍拍贷平台数据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标的项目已筹集的投资金额和已投标人数越多,后续投标越会大量涌入,而后续投标的增加也与标的项目的借款信息和借款人财务信息息息相关;同时,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的标的项目使得投资人更需要通过观察其他投资人的决策获取更多信息,因而羊群行为更可能发生。投资人的羊群行为是显著存在的,
(三)羊群行为的估计方法介绍
在金融学领域,羊群行为有很多估计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根据投标比例的羊群行为估计、根据投标时间的羊群行为估计和根据后续投标的羊群行为估计。
首先,投标比例不失为是预估此类行为的一条有效路径,详细来说,就是把所有项目的投标比视为重要指标,若该指标随时间流逝而上升,那么羊群行为就是存在的。Eunkyoung和Byungtae(2012)基于韩国的网络借贷市场上的数据检验羊群行为,研究表明,在网络借贷市场上,无法观测到个人投标决策,但单一项目的每日投标比例能体现出贷款人的决策。依据韩国网络借贷的投标规定,有学者建立了这种估计方法。
其次,投标时间同样能够估计羊群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把平均投标时间视为指标,如果检测到当前投标数目的增多的情况下平均投标时间随之缩短,那么羊群行为存在。Luo和Lin(2011)建立决策树模型分析网络借贷出借人的决策,得出借款项目的平均投标的时间间隔随着借款项目的朋友投标数目和当前投标数目的增加而减少,于是在羊群行为的驱使下,项目成功的机率更大,成功的速度更快。
最后,方法三是估计当前投标数目对于获得后续投标可能性的影响,若当前投标数目越多,借款者获得后续投标的可能性越大,则证明存在羊群行为。在国外,Herzenstein,Dholakia和Andrews(2011)运用这个方法,进行了羊群行为的验证。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如果借款项目的当前订单数越多,其获得后续订单的可能性越大,则该市场中存在羊群行为。与前者不同,Zhang和Liu(2012)认为,如果在现阶段可投标项目获得的资金越多,那么在下一个时间段,投标金额的数目越大,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借贷市场中存在羊群行为。在国内,曾江洪、杨帅(2014)在其他学者思路与理论的基础上,利用2013年下半年“拍拍贷”平台相关借款项目的面板数据,检验羊群行为的存在,并利用交互变量检验了羊群行为的理性与非理性。谈超等(2014)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来自“拍拍贷”的1642条不同借款人当前借款项目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了当前投标次数对获得后续投标可能性的影响。吴佳哲(2015)在之前学者的基础上,采用美国P2P借贷平台KIVA 的数据,从散点数据和面板数据两种数据的角度出发,分别构建借款筹集速度回归模型以及借款筹集市场比例MNL模型,论证了羊群行为的存在,得出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和借款信用等级对出借人的羊群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Herzenstein,M.,Dholakia,U. M.,and R. Andrews. Strategic Herding Behavior in Peer-to-peer Loan Auctions [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2011(25)pp:27-36
[2] Yum,Haewon,Lee, Byungtae,Chae, Myungsin. From the wisdom of crowds to my own judgment in microfinance through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platforms[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2(5),pp:469-483 P2P借贷中羊群行为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27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