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操纵的含义有很多,学术界至今尚未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观点的不一致处在于利润操纵是否是违法违规的行为。学术界普遍支持3种观点,一是从手段是否合法来看,利润操纵是欺诈性行为。二是从报表质量看,利润操纵代表管理层的意愿而不是真实企业业绩。三是以行为人是否遵从以会计准则为标准来判断企业是否进行了利润操纵。本文认为大多企业的利润操纵是违法违规的行为,所以在概念上本文选择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利润操纵就是企业管理层操纵报表数字和报表信息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34877
外国的学者在20世纪50--60年代时就开始研究企业的利润操纵现象,对原因、手段以及对策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成果。
Raymond Fisman & Jakob Svensson(2007)在实证研究中的结论是寻租额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明显的负相关。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寻租和腐败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成为了中小企业产生利润操纵现象的环境诱因,文中还用数据证明社会其他机构正在关注打击腐败的方式上,希望不久会有突破。论文网
Dechow(1996)研究的是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即SEC强制行为的公司企业,他发现利润操纵的重要诱因是能够吸引低成本的外部资金。他认为企业希望在避免债务契约的限制下以低成本来筹资,因为在调查中,样本企业的数据显示并没有发现管理者操纵高价卖出股票或者获得过较大收益的奖励。因此作者提出,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有利于减少利润操纵行为。
S. Mohanram(2003)研究的是正当手段的盈余管理和非法手段的利润操纵的部分区别,并指出盈余管理不全是会计手段的利润操纵行为。在文中,作者阐述了企业利润操纵的原因以及手段之广泛,最后给出定量测算企业盈余和计算可操纵性利润的方法。
Magrath & Weld(2002)认为,无论是故障、盈余管理还是会计的欺诈案之类的利润操纵,损失的都是货币。他主张管理者从事平滑的活动来保持企业稳定的收入流,同时文持市场估值。他认为投资、销售、支出和决策是管理者能够让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管理策略,只有企业更加稳健的发展才能遏制住利润操纵的行为。
Bowman & NaVissi(2003)以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企业利润操纵的重要信号是企业的非正常性收益,所以控制非正常收益的列支项目是有效的防范手段。
国内对企业利润操纵的研究较之国外要略晚一些,大多数学者是从该现象存不存在的问题上开始的。在有关利润操纵的对策方面,持监督作用为主的人居多,其他人则是提出了更多新的观点。
陈卫红、杨楠(2010)强调了中小企业在中国的重要性,认为这些企业底子薄弱,国家应完善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他觉得挂账是企业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段,在对策中提出2点,分别是保证会计方法的延续性和完善资产评估的处理方法。
刘福清、张蔚文(2009)提出利润操纵的原因是融资资金、逃避税收和获得特定资质。在对策中作者主张监督作用,认为只有政府、外界、注册会计师、新闻媒体的监督做好了,才能阻止利润操纵现象的蔓延。赞成监督作用的还有李玉凤学者和姚斌学者。
李玉凤(2007)表示外部监督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以管理操纵为主要手段,但占比居多的是非法手段。同时阐释了6点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客观因素,分别是管理有限、信息不对称、制度自身缺陷、纳税环境恶化、外部和内部监督不当,觉得外部和内部监督不当是重要的原因和催化剂。
而姚斌(2006)在监督方面写的较为具体详细,还分别站在企业、会计和社会的角度即通过内在监督机制、外在监督机制和社会审计三方面写对策,内容详尽且实用性较强,并可实现利润操纵的有效治理。 企业利润操纵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3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