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学者则站在别的角度通过其他证据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
孙恳(2005)在其他学者研究对策的时候把案例提出来作为警示,他以琼民源和安然公司这两家中美的案例进行比较,初步结论就是与国际接轨的口号要考虑本国实际,然后再强化监督加快披露文护公众的利益。
李延喜、姚宏、高锐(2006)在识别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们描述了警戒与安全区域在数字上的判别。他们设计了十七组数字指标进行模型研究,在企业会计指标的相关分析和横向对比里找到了判断企业操纵利润行为差别的定量指标,并实证研究提供了判断的方法和标准即“警戒区”和“安全区”的界限。
任永宏(2010)用数据证明,利润操纵中至少55%的中小企业非法操纵利润,作者在建议中提出新的对策,从4个方面加强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操纵后的特点是同时存在虚亏实盈和虚盈实亏的状况,但作者并没有相应的数据加以支撑。
甘群(2006)认为利润操纵中会计舞弊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但在治理中提出了新的对策,认为“法务会计是一个治理财务舞弊现象的新利器”。也就是说,法务会计该应运而生,这是作者提出的处理企业财务舞弊的一个新角度。
文献中很多学者都是基于企业和股东的角度描述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的,本文是从所得税的角度进行研究,从税务机关的角度入手,增加了遏制利润操纵的可实施性。本文首先详细讲述利润操纵的4个原因和企业常用的5个主要手段,先大致阐述这些手段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然后以徐州某房地产的案例加以辅佐,一一证实了前文中列出的主要手段,最后陈述针对利润操纵行为一些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陈卫红,杨楠.浅析中小企业应税利润操纵的现状[J].价值工程,2010,29(8):45-46.
[2] 任永宏,中小企业应税利润操纵的现状及治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9(6): 122-123.
[3] 刘福清,张蔚文.我国中小企业会计舞弊与防范[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9,1(9): 25-28.
[4] 李玉凤.中小企业应税利润操纵之原因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54-56.
[5] 姚斌.防范企业会计舞弊的对策措施[J].商业会计,2006,(11):57-58.
[6] 孙恳.中美财务欺诈案引发的启示与反思[J].集团经济研究,2005,(7):28-37.
[7] 甘群.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手法与治理[J].财会研究,2006,(8):55-59.
[8] 李延喜,姚宏,高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识别模型研究[J].管理评论,2006,(1):3-9.
[9] 郑晓鸥.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10] 郑礼光.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
[11] 杜霞.中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及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12] 王建嵘.利润操纵的现象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6,(8):138.
[13] 王静.企业常见利润操纵方法[J].安徽科技,2004,(12):43.
[14] 何源.企业常见的几种利润操纵方法[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2):5.
[15] 马永义.对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一些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5):34-35.
[16] 张兆新.利润操纵象的成因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07,(1):75-76.
[17] 韩宗强.利润操纵象的成因及对策探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第5卷第4期,26-27
[18] 丁佟倩.利润操纵象的成因及对策探讨[J].市场周刊,2004,(8):61-64.
[19] 张丹、于明文.利润操纵象的成因、表现及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5,第7卷第3期
[20] 刘晓楠.利润操纵象的成因及对策探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11,第6期
[21] 刘谦.论利润操纵象的成因及对策[J].市场周刊,2014,(10):10-11. 企业利润操纵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3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