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率市场化的定性研究综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20多年,到2016年利率市场化已达到较高水平,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已经放开。关于利率市场化,国内外大量学者都进行了研究,徐崇正(2001)分析了西方关于利率决定的相关理论,阐述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基础,并认为利率市场化是一种客观规律,中国若想继续发展也势必要完成这项改革。刘雅然(2011)分析了可贷资金理论、IS-LM模型等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并综述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Nicholas Lardy(2012)研究了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提出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但困难在于利率管制给中国银行创造了严苛的条件,同时对边境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有危害。42791
除此之外,还有些学者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阻碍。贺叶(2011)提到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不能当成单独的一部分,还要考虑整个金融系统内其他领域与利率市场的相互影响。同时还要注意某些利益集团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抵制改革的情况。其次,钱震宁(2013)和张维、谷政(2014)也分别在各自的研究中提到了一些非市场因素对利率市场化的消极影响。钱震宁认为消极的非市场因素分为政策法治因素、经济金融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政策法治因素主要包括监管制度不完善和基准利率仍由央行规定的非市场性;经济金融因素包括国际经济形势萎靡、经济结构不平衡以及社会融资比失调等等;而社会文化因素主要是指信誉程度不高,市场机制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张维和谷政则认为我国的二元金融结构即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同时并存且共同发展是阻碍利率市场化正常推进的主要因素。论文网
虽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但是学者们提到的存款保险相关法规缺失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险条例开始实施,《条例》规定赔付的限额高于世界多数国家,可保护我国99.63%的储户。
关于利率市场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综述
在不断深化的理论研究中,学者们的实证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Patrick Honoban(2000)预计金融自由化的过程将增加利率和资产价格的波动,并在金融服务行业中加剧竞争。在他的研究中检验了货币市场和银行利率的可用数来对以上命题进行了证明。王舒军、彭建刚(2014)从存贷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和理财产品收益率等方面建立了测度利率市场化的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市场化指数,使用中国1986-201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其结果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比较符合。他们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模型,证明了利率市场化指数与信贷和GDP是正相关的关系,利率市场化对宏观经济会产生积极影响,不过会有一定的时滞。
在部分研究成果中,发现制度质量对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江春,吴小平(2010)先对制度进行了量化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检验了制度质量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发现制度改革尤其是产权制度的效果决定了利率市场化绩效的好坏,说明提高制度质量尤其是产权质量对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有重要作用。万荃,年志远,孙彬(2012)在此基础上考虑了两类制度质量指标,探究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款利率和制度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制度质量越有效、越稳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效果越好。随后他们又再次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万荃和孙彬(2015)基于原来的研究成果,针对7类金融制度环境从制度环境的结构入手,研究其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他们设计了与原来不同的两类制度质量指标,采用变截距、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对6个经济体20年的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较高,结论与之前的研究基本一致,其中三项制度环境结构指标结果显著,提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不应只放在放开利率管制上,更要完善我国的制度质量,为利率市场化保驾护航。 利率市场化国内外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3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