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由贸易区理论的研究Findlay和Pangcstu (2003)在其文中指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很难从以往自由贸易区的经验中判断其对双方的利弊,但双方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仔细思考过,是符合各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但是他也指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会面临很多可能的损失 。在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发展以及要素禀赋相似的情况下,对于汽车产业这样,在东盟国内弱势产业,出于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在表象上降低了关税壁垒,但很有可能一些非关税贸易壁垒任然存在。由此而带来的贸易扩张的阻碍可能性也就较大,双方可获得的贸易创造效应也就可能不会像期望的那样很高。44148
Fukao和Ishido (2003)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基础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认为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是建立在各自产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此外,双方要素禀赋的差异也对贸易起到重大的影响 。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下汽车产业,高技术资本密集产业而言,双方之间的贸易转移效应会很大,这是因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和工业竞争力水平上属于同一个层次。因此,在贸易国别分布上和进出口商品结构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样双方之间的相互贸易都很难替代各自与区域外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往来,这就使得双方在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仍然依赖对发达国家产品进出口的刚性。
Laurenceson (2003)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历程进行总结研究后认为虽然双方在商品贸易方面的自由化水平比较高,但是在金融行业的发展有限,双方需要加大在金融领域的合作 。东盟的融资系统尚未完善,约束较多,对于中小企业难以进入东盟市场有一定的困难。
李红(2003)认为欧盟成员国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发展,其市场体系,金融机构比较健全,市场分工合理,扩大了市场的规模, 使生产成本降低,成员国之间利益共享。
(二) 关于竞争优势理论的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波特教授认为对出口竞争力比国际竞争力各有研究价值。使其理论在国内国外都可运用。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基于产业的竞争力作支撑,而出口竞争力又是在国家的经济发展大环境下,国家出台的政策法律,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支持产业以及相关支持产业及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这被几大因素影响着。后来发现,有些特定产业除了这四大因素还需要建立在 “机遇”和“政府”两大要素。于是得出了著名的“钻石”理论。
1. 生产要素状况,对于汽车产业的生产要素,单纯的国内资本和劳动力已经不能再创造财富中体现作用了。最重要的就是资本要素以及技术要素,在中国东盟经济区域一体化下,资本和科技的要素增加是通过跨国流动进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而所以,在当今的工业中越来越重要的是自然资源,资本,受教育的人力资源和科技。所以我国应该注重发展更高层次的要素。
2. 需求状况,即为一国内市场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通过了解东盟国家的消费需求,为该国产品创造竞争优势。我们需要从国内消费需求结构和规模,消费者的质量偏好或挑剔程度,舆论媒介对产品的监督干预程度来提升本国产品出口竞争优势。
3. 相关扶持产业状况。一个国家整合程度是由上下游产业配合程度的好坏决定,程度越高,产业越容易集群,那么产业整体竞争力就越强,本国国际竞争力也就会随之增强。 自由贸易区理竞争优势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5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