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孙郁.汪曾祺的魅力[J]. 当代作家评论. 1990(06).
[2] 张洪. 文学的传承相应[J]. 群言. 2010(07).
[3] 翟业军. 蔼然仁者辨——沈从文与汪曾祺比较[J]. 文学评论. 2004(01).
[4] 任娜. 浅析汪曾祺的记人散文[J]. 文学教育(上). 2008(08).
[5] 黄立华. 玄远冷峻 高简瑰奇——汪曾祺小说的结尾艺术[J]. 学术界. 2004(04).
[6] 苏北. 温暖而无边无际的包围[J]. 上海文学. 2007(06).
[7] 张联. 笔端任纵横 自我胸中出——痴迷与追摩的神动[J]. 当代作家评论. 2009(06).
[8] 杨鼎川,汪曾祺. 关于汪曾祺40年代创作的对话──汪曾祺访谈录[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3(02).
[9] 邰宇. 沈从文、汪曾祺创作风格比较[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10] 杨联芬. 归隐派与名士风度——废名、沈从文、汪曾祺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11] 王雅琨. 汪曾祺小说中的民间世界[J]. 文学教育(下). 2010(03).
[12] 董友福. 力求真实的和谐——论汪曾祺和谐的小说世界的构建[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13] 郭民. 论汪曾祺小说的乌托邦情结——构筑桃花源境[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14] 李惠芳. 论汪曾祺小说的传统文化意蕴[J]. 晋中学院学报. 2010(05). 汪曾祺短篇小说的艺术风格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6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