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存款准备金政策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0-06-16 19:59来源:毕业论文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传导途径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送的主要方式是信贷渠道(索彦峰、余波,2006;蒋瑛琨,2005),从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来分析,我国法定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传导途径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送的主要方式是信贷渠道(索彦峰、余波,2006;蒋瑛琨,2005),从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来分析,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采取同样的方式产生效果的。传导途径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其信贷规模不断减小,货币乘数不断减小,货币供给量日益降低,随着市场利率的不断提高,相关消费支出在不断降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会被增加,信贷规模不断扩张,货币乘数不断变大,货币供给量不断增加,随着市场利率的不断减小,相关消费支出在不断扩大(张迎春,2008)。51043

2.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以下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角度对其进行说明:一是流动性的角度,李贵安,陈晓枫(2008)利用剑桥方程式,基于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判断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对货币流动性影响。二是通过比较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变化范畴对比货币供应量及CPI的影响来确定其效果。比如学者通过讨论从相关政策效果出发论文网,计算出了对货币供应量及CPI的影响,并通过对比现实情况进行验证,从而对我国物价的调整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对策建议(赵越,2009)。三是从货币供给理论的视觉出发,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检验存款准备金数量、货币供给量以及贷款规模之间的相互关系。另外还有部分学者从广义货币的供给量和银行信贷总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通过广义货币量的供给及其变动情况分析得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短期中的效率较低的情况(夏韬,2007)。

综上所述,我国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多种试验方法、视角、时间区域以及指标的多样性,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异。但是货币乘数与信贷规模在不同影响因子的作用下,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所表现出的效果也有所差异,所以判断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不能仅从单一的货币供给量或是信贷规模的增长来进行判断,而是更应该结合多方面因子考虑,综合分析才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宋波.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2]张晓宁.流动性过剩背景下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有效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2. 

[3]陈小荣,尹继志.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理与操作特点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2012,03:79-83+90. 

[4]傅强.存款准备金制度:国际比较分析及中国改革路径选择[J]. 南方金融,2012,06:43-47+67. 

[5]陈建奇.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评估及其上限标准探讨[J]. 广东商学院学报,2012,05:60-65. 

[6]石锦媛.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我国的有效性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03:39-40+42. 

[7]张田.关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若干思考[J]. 华东经济管理,2013,03:96-100. 

[8]孙少岩,张奎.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效应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13,05:59-63. 

[9]饶艳.当前流动性管理两难背景下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再审视[J]. 财经科学,2013,08:11-18. 

[10]骆志芳.我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设计的缺陷及改进措施[J]. 经济体制改革,2013,05:175-177. 

[11]朱恩涛,姚珂.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有效性的实证研究:2008—2012[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01:16-20. 

[12]徐君阳.国际存款准备金制度演变及启示[J]. 青海金融,2015,02:34-37. 

[13]李静.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践与发展趋势[J]. 经营与管理,2015,04:31-33. 

[14]程霖,何业嘉.近代中国存款保证准备制度研究——发展历程及功能定位[J]. 财经研究,2015,08:118-130.  存款准备金政策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5454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