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多元化经营国内外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0-02-18 20:21来源:毕业论文
(1)多元化经营动因的相关研究林晓辉、刘湘玫(2008)发现非国有控股公司较多实行多元化经营并且多元化绩效较好;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不可能实行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绩效也越好。

(1)多元化经营动因的相关研究林晓辉、刘湘玫(2008)发现非国有控股公司较多实行多元化经营并且多元化绩效较好;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不可能实行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绩效也越好。董事会特征、管理层持股对多元化经营决策和多元化绩效基本没有影响。公司负债率越高,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可能性越大,多元化绩效越好。研究结果支持代理理论,多元化经营是控股股东谋取私利的方式。45045
姜付秀(2006)研究发现传统所认为的多元化经营的经济理性动机、组织理性动机以及个人理性动机,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模式的选择,但相比较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模式的选择,更多的是基于组织理性动机和个人理性动机,即为了降低经营风险以及公司高管出于利己动机考虑。同时,上市公司是否多元化经营以及多元化经营的程度还受到公司规模、公司的股权结构、公司上市的时间长短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等因素影响。具体而言,公司的规模越大,国有股占比越高、上市时间越短的公司越倾向于专业化经营,反之,则越容易进行多元化。

(2)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的相关研究
梁敬东(2005)总结相关多元化是基于产品或市场相关的多元化,基于战略资产共享的的相关多元化,基于动态能力的相关多元化。
杨林,陈传明(2005)批判分析关于多元化发展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发现关于多元化发展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现有经验研究,往往从股东的角度来衡量企业业绩效的高低。然而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不断寻求更有效地处理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矛盾的途径的过程。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许多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经营者、供应商、分销商、员工、顾客、政府部门和社区等。他们都对企业进行了专门性“投资”并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企业能否有效地处理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如果仅仅站在股东的角度来评价多元化发展战略的优劣,结果可能难以全面反映企业战略的全部本质特征。相反,如果拓宽企业绩效的度量范围,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对此做出阐释,也许会获得一些新的、有价值的发现。
刘明坤(2010)通过对2004年全国前500强企业进行研究,发现非相关多元化和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程度高,非相关多元化和民营企业的绩效相关性高于和国有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3)基于核心能力的多元化的相关研究
    山巍(2008)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内在联系研究的基础上,运用AHP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定性定量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分析多元化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立了基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多元化经营实施模型,认为只有把多元化经营放在核心竞争力的框架中去运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沈伟家(1994)指出,核心能力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增量式发展,即在原来核心业务的横向或垂直延伸过程中逐渐自然形成的;另一种途径是跳跃式发展,即集团决策层根据科学技术、市场需求乃至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趋势,决定自己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并有意识地向目标所需要的核心能力进行决速而果断的集聚、积累。
李瑜(2006)指出作为企业技术领域、市场领域与管理领域相互作用之中的特定能力积累,企业核心能力具有鲜明的特性:(1)独特性: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了解而轻易复制。(2)外溢性:企业可将其核心能力组合到不同的相关创新中,继而在相关领域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3)动态性:曾经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也可能演变为一般的企业能力,而曾经是比较薄弱的非核心能力可能会成为卜一个阶段的核心能力。(4)智能再生性:核心能力应该有自我学习性和创造性,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自行实施调整与更新,从而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多元化经营国内外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631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