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多元化经营内外部环境的相关研究
潘瑞姣(2006)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了行业类别、企业规模和负债水平等因素后,股权分置对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有显著影响。具体地说,流通化程度高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多元化经营,并且对多元化经营企业来说,企业的流通化程度越高多元化程度也越高。而企业的国有化程度仅对企业是否进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决策有显著影响,国有化程度低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多元化经营;行业因素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状况有显著影响,它不仅影响企业是否进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决策,同时也影响多元化企业的多元化程度;企业的技术水平对企业是否进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决策有显著影响,技术水平低的企业更倾向于多元化经营;企业原有主营业务的盈利状况对多元化企业的多元化程度有显著影响,原有主营业务的盈利状况好的企业的多元化程度更高。
连茜平(2003)指出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在于市场的有效性,目标行业的选择;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在于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企业原有公共资源的战略协同作用,企业模式,企业进入的时机,企业进入的途径。
2国外文献综述
Edwards的市场力量理论,马克维茨的分散市场理论是基于企业外部压力而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原因,Muller的委托-代理理论,彭罗斯的资源剩余理论,R.Coase的内部市场理论是基于企业动因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原因。
Megginsonetal (2004)采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超额收益、托宾Q这三个指标作为公司绩效的代理变量,研究了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绩效与公司的专业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并购企业如果对外实施导致专业化程度下降的并购活动,那么在并购后的第三年,股东财富通常会损失18%,经营现金净流量减少2%,托宾Q减少9%。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1990)曾指出,一个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枝是核心产品,分枝是业务单元,树叶、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养分、维系生命的树根是核心竞争力。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核心竞争力和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一核心竞争力是多元化经营的基础。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也可以为多元化经营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Khnnaa和Palepu, Fauve (2003)的研究都认为企业的多元化程度受制于所在国家的宏观环境、法律制度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包含了信息化程度、市场化程度、信息披露程度、市场监管严格与否等。企业多元化程度随制度环境对其影响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信息披露制度很严格,那么就可以在无形中减轻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企业可以及时、迅速的获取市场最新信息。
Fauvera等(2003)对36个国家的8000家公司进行研究,认为多元化经营的成效取决于企业所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法律制度、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及国际化水平。在新兴经济国家,这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会更加显著。
3文献述评
从以上多元化战略相关理论的发展回顾来看,现有多元化战略研究的文献,对多元化战略的定义、分类、动因以及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对于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利弊,国内外学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论述,始终未形成统一的理论阐述。但是关于多元化发展的理论,多是从美国引进过来的,具有一定的美国特性,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因此这些理论不能拿过来生搬硬套在我国,依然需要我国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实践情况来看,大多数多元化企业都取得了成功。但是,多元化经营具有一定的失败率,对多元化理论的应用,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应用,注意防控风险。 多元化经营国内外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