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世界(World of Banking,1987)重点介绍了国际结算系统的运作过程。结算与支付系统主要包括三方机构,即SWIFT网络、国际结算银行和结算银行。通过SWIFT网络,国际结算银行会完成结算任务,同时保留结算记录。而清算银行则在每个清算的工作日里使用ECU付款功能。这一流程有助于防范部分国际结算操作风险。45634
美国华盛顿技术评估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Washington,DC,1989)全面分析了国际结算业务及其操作风险,该文把国际结算理解为全球期货、期权、股票的场内交易机制。
美国学者普雷切特(Pritchett S. T.,1996)分析了风险是实际结果与开始预期之间的差距,是指结果的不确定性的状态,当实际结果无法预知的时候,事情的操作就存在着风险。
美国发起人组织委员会(COSO,1999)认为企业的结算风险应纳入全面风险管理(EWRM)系统中。G20集团在美国建立了CLS集团(Continuous Linked Settlement)即国际外汇清、结算银行,想用此举防范国际结算风险。CLS结算系统囊括了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等业务范围,消除了企业间由结算时间、空间带来的结算风险。
国际商会(ICC,1958)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在1958年初次实施《商业单据托收统一规则》。此举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企业间国际结算的矛盾。此外,国际商会(ICC)还颁布《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总结了各方意见和经验,在三年内对惯例进行了修改和扩充,于2007年正式实施新惯例,为解决国际结算矛盾奠定了制度基础。
国际商会颁布的众多国际结算,主要用于维护商业银行利益,却未站在进出口企业的立场上进行考虑。而进出口企业的关注点在于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操作的有效性和国际结算成本的大小。各个国家的贸易情况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即国际商会为国际结算制定的相关条例和规则并未能解除进出口企业所存在的国际结算风险。
2.国内文献综述
(1)单一国际结算风险及防范研究
林璇华(2013)认为信用证结算是出口企业频繁使用也相对安全的结算方式,但因为信用证区别于其他结算方式的独特性论文网,导致信用证结算诈骗案件时有发生,出口企业屡遭损失。因此要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企业安全使用信用证进行收汇。
陆春平(2007)从我国出口企业国际结算的角度来看,研究了信用证在国际结算中使用率相对较高的缘由,提出了避免信用证风险的防范措施。
陈晓梅(2014)认为汇付结算方式包含国家风险、信用风险和结算方式的风险等等,出口企业应通过检查客户的信用,谨慎的订单,确保一定比例的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来防范汇兑风险。
李娟(2012)分析了托收结算方式的定义,同时总结了出口企业在托收中面临的风险,提出解决措施,以利于企业扩大出口及提高经济效益。
郭世华(2010)主要总结国际保理业务的特点和运行机制,结合其他结算方式,对中国国际保理业务的风险开展实证研究,并为健全中国的国际保理业务提出了相关建议。
杨光(2007)认为出口企业在国际结算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立足适合自身发展的出发点,通过投保出口信用险或银行保函的方式来降低国际结算风险。
(2)综合国际结算风险及防范研究
方士华(2008)分析了我国出口企业在各种国际结算方式中存在的风险,并提醒我国出口企业及时借鉴过去国际贸易中的欺诈案例,合理防范风险。
陆春平(2007)在认为了我国出口企业应该在分析不同结算方式特点的前提下,选择最有合适的结算方式,掌握不同结算方式下的风险防范措施。
王静(2005)着重研究了企业国际结算的风险管理方式,主要有价格、信用和纯粹三种方式,一方面形成企业国际结算风险评级理论,另一方面,又从现实考量,为我国企业防范国际结算风险出谋划策。 国际结算业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7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