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市场发展研究综述国内外关于专业市场的研究数量较多,在专业市场发展初期,研究方向主要是专业市场的形成、运作机理、功能分析等方面。在专业市场形成、运作机理方面,斯密(1776)、施蒂格勒(1989)提出的“斯密定理”,他们认为,市场范围扩张导致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增加,当到一定阶段时,专业生产者就会出现,从而导致市场分工和专业化程度提高。金祥荣、柯荣住(1997)基于交易费用的视角对专业市场的兴起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我国专业市场的产生是一种针对国家的销售渠道的“体制壁垒”所诱发的制度创新,是对科斯的“企业替代市场”这一交易费用节约经典理论的挑战;对于那些生产上规模经济不显著的企业,可以通过专业市场实现市场替代企业,以此来节约交易费用,使交易更有效率。47349
在专业市场功能分析方面,罗勃茨等(2006)认为,专业市场通过专业一体化的联合销售,可以大大节约产品的生产成本,使产品能以更低的价格出售,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专业市场通过销售某一类特殊商品可以刺激该产品的潜在需求,进而引发厂商生产这一类商品,同时,市场规模的扩大也将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益,并且通过乘数效应最终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由于新兴业态的出现,传统专业市场的发展遇到瓶颈,因此近年来有关专业市场的研究主要偏向于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融合等方面。欧开培等(2008)认为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着一种耦合生长机制,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了专业市场的繁荣,专业市场的兴旺又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但是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成熟,集群内企业过度拥挤和竞争的现象日益显现,为了避免集群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专业市场必须引进现代交易方式,将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即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化。
2 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相关研究
程华(2000)从交易时空限制、交易方式、信息传递形式和交易成本等角度,对传统有形专业市场和改造后的网上无形市场作了比较。专业市场受到来自于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以及各种现代销售形式的冲击。对于消费者来说,为了节约购买时间和交通费用,他们更愿意选择花费较高的价格去超市、便利店购买商品。充当厂商和销售商“中间人”的专业市场,随着市场内外经营体制和政策支持的逐步消失,其传统优势正逐步消失。而且大部分专业市场不能明码标价,价格歧视甚至欺诈经常发生,给消费者带来较大的心理成本,因此导致消费者转向其他销售方式购买。
刘斯敖(2006)认为电子商务在时空观、信息传递方式、交易方式和交易成本四个方面对专业市场形成了巨大冲击,提出新形势下浙江专业市场应该从市场交易方式、市场空间和市场形态三个层次进行创新,并对实施了电子商务化的专业市场进行了案例分析。
郑勇军等(2009)认为在专业市场开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应用到供应商的日常经营活动之中,使专业市场的交易费用呈递减趋势,从而促进交易效率递进,增强专业市场的集聚效应,突破交易费用限制,扩大市场规模与范围。
付翠晓等(2010)基于对25家网站的研究,从服务角度出发,将电子商务的参与者角色细分为四种类型: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中间服务者、服务接受者和自主服务者。
刘畅(2011))从电子商务运作的角度,将电子商务的生态主体分为商家、顾客、银行及认证中心等。同时结合自然生态系统中主体的关系,指出电子商务生态主体之间具有共生关系、寄生关系和竞争关系。 专业市场发展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9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