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概念绿色贸易壁垒,又可称为“技术贸易壁垒”、“环境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目前,国内外对绿色贸易壁垒尚没有明确定义。有关绿色贸易壁垒的外国文献研究大多是从贸易与环境的角度出发探讨其产生的具体影响。国外学者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研究开始的时间较早,主要理论依据包括: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倾销理论、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47783
国内学者中,夏友富、江三宝、吴玉萍等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开始的时间较早,此后有众多学者也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表现形式及影响等方面有着较多的介绍。王金南(2002)、罗宏(2002)等研究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内涵及中国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表现形式,指出绿色贸易壁垒是指那些为维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和政策[1]。金祥荣等(2001)着重研究了制度经济学理论对绿色贸易保护制度及其变迁的影响[2]。张文兵(2003)等认为绿色壁垒的实质就是贸易保护手段,绿色壁垒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减弱,进一步扩大了国际经济体系的不平等趋势,从而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受损[3]。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性:它是人类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观念进步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人类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日益重视,也有利于提高各国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它为某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措施提供了巨大的保护伞,某些国家借环境保护的外衣推行贸易保护措施,这有悖于贸易自由化的原则,对一些因经济水平、技术水平落后的国家造成严重的伤害。而且在当前,国际上对于区分是否为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条款和规定大多难以定性。
2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1绿色关税
绿色关税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初期表现形式,主要是指一些国家以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为由,对某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别国进口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对其实施贸易制裁[4]。如美国众议院于2009年6月通过征收进口产品“边境调节关税”的法案(即“碳关税”),对包括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在内的排放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5]。
2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因其有利于资源的节约、污染的减少并且能重复使用和再生而被广泛应用于产品包装上,又名为“无公害包装”或“环境之友包装”。发达国家通常以制定各种法律法规以禁止一些别国进口产品使用某些包装材料。这些法律法规虽然有利于环境保护,但也大大增加了出口国企业的成本,进口国家可以依据出口国家产品包装不符合标准而限制其进口。例如日本的《包装物回收条例》和《废弃物清除条例修正案》就规定产品的包装材料除了要可以回收处理之外还不能够对环境造成污染。
3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绿色环境标志是指产品包装上用于宣传环境品质的用语或者符号,获得认证的产品代表其从研发到生产、运输、销售乃至回收利用都遵循了环境保护标准。但往往获得标志的过程并不简单,由于获得该标志要通过认证,如果认证的程序相当繁琐、通过认证的标准又异常苛刻的话就极易造成贸易歧视。例如日本的生态标章、北欧的白天鹅标章、德国的蓝色天使标志论文网、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方案等。
4绿色补贴
绿色补贴又称环境补贴,是指各国为保护环境,在治理环境、改善产品加工工艺等方面对本国企业实施补贴政策,从而将环境成本内在化,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6]。对于这些补贴,国际组织通常持许可和支持的态度。但出口国政府对本国出口企业进行补贴之后,进口国可能会以其补贴造成进口产品价格降低从而违反 WTO 自由贸易基本原则为借口,针对性的对进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例如美国就以环境保护补贴为由,对巴西的人造橡胶和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出了反补贴起诉[6]。 绿色贸易壁垒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9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