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和刘昌东(2009)为探讨中国消费者的网络购物影响因素,在TAM的模型基础之上,加入了消费者个体特征、营销网站特征和网络购物的风险三个因素。消费者个体特征有消费者的年龄、性别及网络的使用经验等;营销网站的特征包括网站的经济性、互动性、知识性以及娱乐性;网络购物的风险涵盖了卖家的信誉风险,消费者的隐私风险以及整个交易过程之中的风险等。同时王娜等提出了网络购物的易用认知即消费者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感受到的简便程度和网络购物的有用认知即消费者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感受到的被帮助的程度。
尹世久,吴林海和刘梅(2009)等学者采用Logit模型对消费者网络购物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以下结论:对于城市消费者,文化程度、网络购物的安全性的评价和网络应用的技能等因素对其网络购物的意愿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消费者的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情况、性别情况对城市网络购物的消费者的购物意愿没有显著的影响;家庭住址的便利性和网络购物的便利情况的感知、网上银行的使用情况还有上网的时长等因素对城市消费者的网络购物的意愿也没有显著的影响。
4大学生网络购物影响因素分析的相关文献
因为在校大学生是中国网络购物的青年主力军,加上大学生消费群体本身具备的特殊性,所以近年对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购物决策行为方面的研究有不少,并且取得众多成果。
其中肖风桢(2011)以TAM作为基本的框架,连接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实际的情况,对网络认知有用和网络认知易用对网络购物意向的影响及相关的关系提出了各种的假设,得出网络认知有用和网络认知易用对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意向的影响愈来愈大,大学生的抗风险的能力愈来愈强;大学生的每个月的平均的消费水平、专业、网络使用经验和历史、平均的上网时长等对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认知没有多大影响,而性别对网络认知有用和网络认知风险有显著的影响的结论。
孟凡会、常鹏、黄山青(2013)认为,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信任度主要受到网络购买商品的质量可靠性、网络购买后享受售后服务的可靠性、商品物流递送的速度、商品的价格的优惠程度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阎实(2013)基于齐齐哈尔大学对在校的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活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经过对网络购物的普及程度、购物之后满意程度以及大学生选择购物的原因等,针对在调查中发现的网络购物的过程中困扰在校大学生的一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田欣和王佳楠(2013)等人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对大学生的网上购物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在网络购物时看重网站的品牌、卖家的信誉、商品的质量、信息的安全等具有较强的维权意识,并提出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针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特点,通过理性的指导、法治的完善等手段来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理财习惯、价值观与消费观。
孔伟、万超、施铮、廉舒(2013)以锦州市大学生为例,从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动机与行为入手,得出大学生网络购物规模有提升空间,购物偏好有待引导和教育,其购物动机“不纯”等结论,并给出相关建议。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王勉和熊伯坚通过人员访问的方式详细分析介绍了消费者的个人因素对网络购物的中的决策风格、消费者态度与行为相悖等现象,并且得出结论:需求欲望驱动消费者的购买力,生理需求引导消费者作出直接性的购买行为来满足自我的生理需求;同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诱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活动。 在校大学生网络购物影响因素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50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