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内部控制理论文献综述概况(2)

时间:2020-04-27 21:15来源:毕业论文
美国COSO框架由最初的以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不断探究发展,扩展到八要素,直至最终的ERM框架形成。这对企业简历内部控制制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也

美国COSO框架由最初的以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不断探究发展,扩展到八要素,直至最终的ERM框架形成。这对企业简历内部控制制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当今认可度最广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加拿大CoCo委员会受到美国COSO框架的启发,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另具特色的控制指南,以目的、承诺、能力、监控和学习四要素的框架体系中,又添加了20项操作准则规范,这一控制指南为内部控制评价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英国伦敦股票交易所在1999年发布了《内部控制——董事关于“联合规则”的指南》,简称为Tumbull指南。和COSO框架区别的是,Tumbull指南更加关注风险,不仅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商业目标相联系,它指出公司所有者即股东的合法利益必须得到管理层的重视,保护公司资产不受侵害。

可见,各国在内部控制评价理论研究发展中都颇有成果又各具特色,其中以美国的COSO框架见长。

(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文献述评

1.国内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文献综述

在参考国外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理论基础上,我国监管当局和学者结合商业银行本身特性做出了大量贡献。

为响应《新巴塞尔协议》提出的内部控制评价主题号召,我国针对商业银行制定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试行办法》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两个规范性文件,强调商业银行应重视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内部控制评价理论框架和基本流程,也在实践过程中证实了其指导意义。

除了监管当局,我国学者如陈朝豹、杨军在2003年运用横向比较法和问卷调查法评估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上相比较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周彬等则偏向于关注控制环境因素,表明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改善内部控制环境的不足来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果。王留根在保证科学性和可比性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模型

2. 国内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文献综述

巴塞尔委员会在银行业的迅速发展和其风险得到人们关注的大背景下成立了,它主动担负起一个银行监管方面的国际联合组织,极大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完善。巴塞尔委员会为防范商业银行风险,出台了《巴塞尔协议》和《新巴塞尔协议》等文件,除了提出风险监控的指标和方法外,还对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等关键性指标作出严苛规定,这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新思路。

英国FSA2在2003年发布了《金融机构风险评估框架》文件,提出一种新的评价体系,即ARROW3体系,通过持续关注过程控制,及时跟进内部控制情况来评估风险,以期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力度。

美国FFIEC则是较关注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盈利、资产质量、流动资金、管理质量、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这六大指标,提出了CAMELS评级体系。该体系被广泛应用于美国各金融机构。

参考文献

[1]李凤鸣,韩晓梅. 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展望[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04:3-8.

[2]李连华. 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及其研究路线[J]. 财经论丛,2007,06:63-69.

[3]王文华,李斌. 内部控制理论比较研究[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131-136.

[4]张先治,戴文涛.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 审计研究,2011,01:69-78.

[5]池国华,关建朋,乔跃峰.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构建[J]. 财经问题研究,2011,05:87-92.

[6]戴文涛,王茜,谭有超.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构建[J]. 财经问题研究,2013,02:115-122. 内部控制理论文献综述概况(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5070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