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包含了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和高管激励等众多方面,学术界对公司治理范畴中的单个方面及治理的整体情况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下面对国内外学者所得的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的成果作一个综述。7885
1.2.1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相关研究综述
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它对公司治理的组织形式、模式选择以及公司治理的效率都有重要的影响,对于股权结构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股权集中度的研究上。
(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Holderness和Sheehan(1998)对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美国证券交易所中101家拥有绝对控股股东的上市公司与股权较为分散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经营业绩的对比检验,得出:两组公司的会计利润率与托宾Q值间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别。这说明股权的相对集中并不会改善企业绩效。Thomsen和Pedersen(2000)对 1991年欧洲214家大公司进行总体回归检验,控制行业效应及国家效应后,内部股东持股集中程度会和以市净率作为衡量标准的企业绩效相互正向影响。
(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孙永祥、黄祖辉等认为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总体上最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发挥,因而该种股权结构的公司绩效也趋于最大。孙永祥等(1999)对公司股权结构与托宾Q值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托宾Q值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倒U形关系,当持股比例为50%左右时,托宾Q值最大。于东智(2001)发现净资产收益率与赫非达尔指数(全部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以及前5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显著相关,净资产收益率与股权集中度呈显著正相关,从而认为:企业股权集中度越高,绩效会越好。刘国亮等(2000)则认为股权分散化会对公司的经营绩效产生正向效应。张红军对1998年的385家上市公司分析后认为,前5大股东比例与公司价值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1.2.2董事会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在公司治理机制中,董事会治理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内部治理机制。因此关于董事会治理特征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也较多,其中以对董事会构成以及董事会规模的研究为主。
(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Beasly(1996)研究了独立董事比例与虚假财务报告发生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的比率越高,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率越低。而Agrawal和Knoeber则研究发现,外部董事制度与反映公司绩效的托宾 Q具有负相关关系。Barnhart和Rosenstein用托宾Q来衡量公司业绩,并选择1990年标准普尔500公司为样本,结果表明,有微弱的证据显示独立董事比例和公司业绩之间存在着一种曲线关系。
(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高明华、马守莉(2002)以上交所和深交所2001年中报上所有1151个公司为样本,发现有独立董事的公司绩效与无独立董事的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差异,独立董事比例不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的正的影响。胡勤勤、沈艺峰以2000年深沪两地56家拥有独立外部董事制度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得出独立董事只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可以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上市公司的绩效与独立外部董事之间存在不显著的相关关系。吴淑琨等(2001)对上市公司 199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到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为正相关关系。
1.2.3高层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的公司普遍通过股票期权激励企业经理层,所以西方学者大多研究股权激励。多数学者认为,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理论上,Jensen和Meckling指出,管理者持有一定份额的股份或者外部股东对管理者施加一定程度的监督,都可以减少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绩效。实证方面,Mehran对1979年~1980年随机选取的153家制造业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CEO的报酬激励可以促使CEO提高公司绩效;公司绩效与CEO持股比例以及CEO报酬中以股权为基础的报酬比例呈正相关。另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Stulz的研究证明,公司绩效最初随着管理者持股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当到达一定程度后便随着管理者持股比例的增加而下降。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对高层的激励与公司绩效呈曲线关系,如McConnell和Servaes对托宾Q与高层管理人员持股比例、持股比例平方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托宾 Q与高层管理人员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持股比例平方显著负相关,因此得出高层管理人员持股与企业价值之间呈曲线关系的结论。 公司治理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6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