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亚当∙斯密著作《国富论》的问世,古典经济学便开创了经济学的一个新纪元,而亚当∙斯密也因此成为最早提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家[1]。自此以后,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为了探究这一难题,现在普遍可以用于探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类:56047
第一类,早期的研究对跨国(地区)的截面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但所选取的对象大多情况比较相近,其经济结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生产要素禀赋等方面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没有考虑到不同国家(地区)所存在的差异性,所以得出的分析结果也呈现一致性:多是支持出口对经济起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经济中,选择的跨国(地区)横截面数据需要兼顾到不同国家(地区) 多元化的、有差异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技术,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却缺乏这方面的考虑,很容易导致错误虚假的结论;另外应用横截面数据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只能显示对外贸易对经济指标的影响存在与否,并不意着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第二类,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与普及以及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不断深入,经济学者们逐渐意识到OLS回归的局限性,在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的同时开始关注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并将研究的范围由原先多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单个国家(地区)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来,由此衍生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计量方法。方法有三种:第一种,建立有限阶向量自回归模型,即VAR模型;第二种,引用脉冲响应函数,即IRFS函数;第三种,利用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Fevds)进行剖析。
第三类,在现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其中对外贸易的表现最为突出。对于不同国家对外贸易与经济指标的研究,将跨国(地区)的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混合组合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克服情况各异的国家(地区)的差异性等问题。
国外相关研究 论文网
经济学家Balassa(1978)在早期研究中主要将重点放在探索出口贸易对经济的影响上,研究结果支持出口导向经济的假设[2]。但由于未考虑到不同国家多样化的情况,其结论的说服性不大。
Christopher和Oguntona(2012)将尼日利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来分析尼日利亚的进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他们选取了尼日利亚1970-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值、国际汇率等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证实尼日利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3]。
国内相关研究
有了众多国外研究成果的启发,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势的增长态势,加上中国入世,对外贸易更是有了突破性的扩大,激发了中国学者对本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热情,并获得不少的成果。梁振(2010)就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宁波市经济增长、港口规模与对外贸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4]。孔原(2010)通过VAR模型分析了国际物流与贸易之间的关系[5]。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各个地区省市的经济与贸易的关系也愈加紧密,黄寰(2013)就以重庆市为例,定量分析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建议[6]。陈佳茹(2010)则以上海市的港口物流与国际贸易为研究对象进行回归分析 [7] 。随着时代的变迁,依靠贸易促进经济的理论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此,张东阳与彭志远(2013)就筛选了中国1978-2011年的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证实经济与贸易之间关系的不对称性,提出鼓励消费与投资的政策意见[8] 。张芬(2011)结合长株潭经济与贸易的特点,基于近15年的数据,从研究GRP、消费、投资与进出口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9] 。徐兰燕(2012)则选取浙江省主要港口吞吐量和对外贸易额作为研究变量,得出对外贸易促进港口物流发展的单向因果关系 [10] 。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检验,曲阳、唐亮(2010)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等检验方法对吉林省的相关经济变量进行了实证分析[11] 。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杨晓琳(2013)就以山东省的实际情况作为考虑因素,从计量分析的角度来求证对外贸易在经济成长中的作用是否明显 [12] 。魏君英、陈银娥(2010)根据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重视进口贸易以改善经济效应 [13] 。孟灿(2013)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余年的数据来探讨中国贸易与经济之间如何相互影响 [14] 对外出口贸易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60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