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青少年武术运动的价值认识现状1武术厚实民族精神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代表者,沉淀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的丰富内涵。2004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体育课中应适量增加武术等内容。”在《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培养良好的习武品德和民族精神”被纳入了六至十二年级学生学习武术的基本目标。可见,武术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之一。72145
郭守靖、郭志禹教授(2006)在《回顾武术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中指出:武术承载着以爱国zhuyi为主体的尊师重教、仁爱宽容、习礼守法、自强不息、尚武崇文的民族精神。历朝历代都体现出武术在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1]
2武术培养道德情操
武术教育历来重视“武德”,重礼仪、讲道德。中国的武术深受先秦儒家思想的影响,崇尚伦理,讲求仁义忠信,这是中国武术的一个鲜明特征。因此武术不仅是健身之道,还是一种培养情操的手段。
李印东(2006)认为武术的教育功能:武术对培养青少年忠、义、正、信、刚、毅、勇、诚的价值观念和仁、宽、恕、礼、让的道德品格;形成坚忍不拔、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zhuyi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术对于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有着重要作用。[2]
唐花清(2008)认为在青少年武术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它以对抗和竞赛为内容与形式,磨练学生顽强、坚韧、自信、勇敢、机智等品质;另一方面,又以进步和友谊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坦诚、宽容、谅解、互爱等品质,以及使人在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观方面得到加强和提高,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3]论文网
随着目前生活条件的改善及独生子女等情况,当代学生普遍存在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脆弱。然而武术的教育功能恰好是能够弥补现代教育中学生所缺乏的一部分品质。武术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个长期的练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磨练青少年的意志品质,促使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等精神的形成。
3武术促进体质健康
武术教育的影响不等同于学校文化课的教育,它是文化教育与身体教育的结合。武术是一项体育运动,练习武术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强壮身体,形成防护自卫的意识,培养身体柔韧性、灵敏性等、充足脑力精神,对于受教育者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蔡仲林,周之华(2005)在《武术》一书中,从运动生理学出发,认为在武术练习中,通过内在神情的贯注和呼吸的配合以及人体各个器官的积极参与,能够加强人体肌肉力量,提高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加大关节运动幅度,有效地发展柔韧性。[4]对人体的反应速度、力量、灵巧、耐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武术具有厚实民族精神、培养道德情操、促进体质健康等价值,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现代教育当中,开展武术的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与社会俱乐部培训;武术运动发展现状如何,是武术专家时刻关注的。
2武术运动发展的研究现状
1从文化层面,看武术发展
有学者从运用社会文化学理论,在体育全球化背景下,对传统民族体育的发展,特别是武术的发展,做了深入的文化分析。提出了武术文化的“文化自尊”、“文化自信”观点。 开展青少年武术运动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8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