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1高技术服务业的界定在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不是一个专业术语,与之相关的概念也还不成熟,学术界和产业界目前对这一概念还没有明确、完整和统一的界定。国内学者分别从产业、表现形式和意义以及特征三个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综合起来可概括为:高技术服务业是以网络、信息通信等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服务为表现形态的更加先进、新颖的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特点的新兴服务业,是高技术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产物。76651
我国学术界对高技术服务业分别从学理意义上和统计意义上进行了分类。从统计范围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规定以下三大类属于高技术服务业:G大类,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M大类,包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L类中的知识产权服务。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下发的《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3)(试行)》将高技术服务业具体分为9大行业: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其他高技术服务。
国外主要用HTS(High Technology Services)简称高技术服务业。国外学者认为HTS是指具有高技术产业特征的服务业,主要包括通信服务业、软件计算机及其相关服务业,但不包括专业技术服务业等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服务的相关服务业和电子商务等传统服务业经高技术改造后的新业态。论文网
2高技术服务业的相关研究
我国学者对中国高科技服务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特征及成因分析、对策和政策研究、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区域考察等论域。
赵滨元(2014)指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呈较快发展态势,其整体规模持续扩大。从产业来看,研发设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已经初具规模,知识产权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行业发展不断加快。从区域布局来看,高技术服务业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呈带状分布,在中西部以各自省会为增长极呈区域点状分布,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高技术服务业增长较为突出。
张继良和胡建(2014)分析了中国高技术服务业的集聚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他们发现,我国高技术服务业集聚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内部存在明显差距。他们认为,人力资本和自主创新能力是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
吴旭晓(2015)发现中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效率表现为先降后升的“U”型演化发展特征,科技进步是效率演化的内部动力,而其外部影响因素则包括:对外开放度、后续人力资本、制造业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市场化水平、工业化水平、经济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等。
司晓悦和王园园(2013)对我国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政策进行了解读。她们在研究中将政策可分为内容和过程两个维度,其中内容维度分为环境面、供给面和需求面,过程维度则主要包括人才引进培养、市场调研、融资与降低成本、自主研发生产、市场营销、集聚与规模化等方面。通过政策工具的二维分布情况发现我国政策工具的使用较为全面,但是非常不均衡。环境面的政策工具明显多于供给面和需求面,需求面的政策工具严重不足。
在“十二五”的新环境下,不少学者都对如何发展高技术服务业进行了探讨。倪光南(2012)认为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将大大促进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赵滨元(2014)认为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可以有效促进高技术服务业的规模化增长和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促进其创新发展和国际化发展。 高技术服务业出口竞争力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87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