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的研究综述国外学者对于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利益相关者 方面的研究,涉及定义、分类和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等,另一部分主要是研究对利 益相关者利益均衡的理解。
在利益相关者方面,Hussainey(2010)认为现存的和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总是和被商业组织在资本市场上披露的经济利润信息息息相关。但是在做决定的过程中,金融信息披露的可 靠性问题不受金融人士的足够重视。P。Myllykanga(2010)认为公司在价值创造转型的战略变 革时期,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分析可以揭示哪些利益相关者具有决定性作用,从而进一步为分 析如何进行价值创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利益均衡方面,Jones and Wicks(1999)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阐述了诸多机构性 团体之间存在关系并且它能够通过考虑和平衡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利益来产生和维系这些团 体。Donaldson and Preston(1995)强调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广义上说是管理性的,它具体是指 管理者个人无论是在组织结构的建立、一般的政策的制定,还是在案例的决策方面,应该同 时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Scott,Frank &David(2006)认为个体无论从基因角度 还是社会角度都更倾向于分享,因此为管理者倾向于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平衡分配资源的假想 提供了社会心理学上的基础。Mussen and Eisenberg-Berg(1977)认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是人类最基本社会活动的一种制度化的形式——共享。共享被广泛认 为是一种亲近社会的行为,因为它促进个人之间的合作,导致长期资源更有效的部署,而且 降低了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冲突。Kay and Silbertson(1995)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认为对于管 理的生存,在相关利益的一种相对平等的样式下分配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当提及合法性,如 果一个管理者不能在某些场合下达到某些利益相关者群体的要求,他或她将会失去这些群体 的支持。因此,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某一程度上是均衡的也是管理层的内在要求。
国内学者对于利益相关者以及利益均衡理论的研究普遍晚于国外,相关文献中沿袭国外 的一些观点,也主要从利益相关者定义、分类以及利益均衡角度加以研究。
在利益相关者方面,陈宏辉(2003)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对企业做了具有专用性质 的投资,并有可能因为这种投资在未来遭受损失的个人或者群体,这些个人或群体的活动与 企业的目标往往会相互影响。李静、黄秀华(2011)认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并不全是公司治 理的主体,核心利益相关者应该从所有利益相关者中突出出来。吕超,袁怡闻(2010)认为 为各个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是企业真正的价值所在,而企业的绩效可以衡量公司创造价值的 能力,与此同时公司绩效亦会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影响。79050
在利益均衡方面,孙海成(2015)认为内部控制实质上是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实现过程中 利益均衡的最终表现,所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反应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生存”状态,从 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利益相关者的生存发展。肖绍平(2012)认为上市公司的最优信息披 露规模是利益相关者的均衡水平,此时能够使利益相关者达到高水平的报酬,同时又没有出 现披露过度的情况。施生旭,唐振鹏(2012)认为企业在生产运作中,各个利益相关者都想通过自身权益实现方式来主导企业做出的决策,从而尽可能促进自身利益的实现。这时各个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均衡就显得尤为重要。 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9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