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目前对淮河文化的研究不在少数。1998年,我国首届淮河文化研讨会在安徽召开,迄今为止已经开展了八届,数百篇的相关性论文对淮河文化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每届学术会议的成果都有文章综述,为淮河文化的后续研究作基垫。曹天生在《新中国以来淮河文化研究历程》中将其分为酝酿、催生和科学研究三个阶段,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进入到科学研究的阶段。2012年,“安徽省淮河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使得淮河文化的专业研究团队正式成立[1]。多年来对淮河文化的研究日趋成熟,虽然还未能形成完善详尽的理论体系,却在学术界占得了一席之地。80481
朱玉龙撰写提出如何进行淮河文化研究的思考,他分别从横向纵向分析了安徽淮河文化,纵向是指从远古至清代的不同时间段淮河文化现象,系统的展现了千万年来两岸人民创造的缤彩纷呈的流域文化。横向是将淮河文化分门别类做具体阐述,廉政文化、宗教信仰、乡间名祀都展现出了淮河文化历史的悠久。陈立柱在《近十年来淮河流域经济史研究述评》中对淮河文化进行过表述,他认为淮河文化, 即淮河流域居民上古以来创造的历史文化[2],蒲新芳、徐巧义的《淮河文化流域新考》[3]主要从考古遗迹中追寻淮河文化的历史,肯定淮河文化的独立性和鲜明性,展现了其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相媲美的历史长廊。 陈立柱、洪永平提及思考淮河文化的两个方面:怎样去说它上是适合的,以及它的那些层面有意义的,这是淮河文化研究者们的主要工作。除此以外,还有多位学者发表过相关研究成果,汪立新总结了第六届淮河文化研讨会的研究成果,陈珂从淮河流域的周边地名出发,挖掘其与淮河的联系,找寻它们的文化意义,吴圣刚主要从文化淮河文化的形成方面分析了它的特征,淮阴师范学院的张文华、胡建、柳邦坤、张沭宁等学者都对淮河文化的研究做出了贡献。论文网
虽然许多学者已经对其开展研究,也有了一定的成果,但这远远不够,现下的流域文化研究很多都实关于运河文化以及长江、黄河文化,淮河文化的研究在流域文化的研究中所占比重较小,成果也比较零碎,还需要更多的学者开展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关于淮河文化旅游
文化的研究在学术界中是经久不衰的课题,随着旅游产业在生产力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文化旅游业作为发展经济、传播文化重要一员,成为经济学家、文化学家口中的热点话题。陈潜志认为文化是城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品位是现代城市之魂,要发挥文化优势,建设文化旅游名市[4]。
随着这股风向,近年来淮河文化旅游的研究如火如荼地展开着。淮河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其知名度却没有如黄河流域文化、长江流域文化般广泛流传,自然也没有其在旅游方面的研究水平,理论研究虽然零散,却也是学术界的璀璨明珠。淮河流域两岸的历史名城古迹,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开展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的旅游开发体系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淮河文化因河而生,淮河的存在是发展淮河文化旅游基石,如果旅游业的发展是以燃烧化和的生命力作为代价,这不就是舍本逐末了吗?以淮安为例,柳邦坤教授认为,淮河生态经济走廊的建设对提升淮安城市影响力有着重要意义;张汉宇、谭明武提出了淮安市生态城市的构想;姚顺忠就针对如何发展淮安文化旅游提出文化演出的想法。
淮河文化旅游的研究以经济开发方面为主,缺乏纯粹的文化旅游研究。除此以外,在地域方面,很多研究都立足安徽,江苏的流域文化旅游研究也以运河为主,淮安虽是淮河流域的中心城市之一,却很少有相关的研究。 淮河文化旅游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93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