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平板热管冷却系统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2-06-03 22:14来源:毕业论文
国内文献综述赵亮等[5]对均热板和与其尺寸相同的电子设备模块壳体在不同的工况下的 均温效果和散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其对比实验的结果显示,均热板的均温 性和散热性能均要

国内文献综述赵亮等[5]对均热板和与其尺寸相同的电子设备模块壳体在不同的工况下的 均温效果和散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其对比实验的结果显示,均热板的均温 性和散热性能均要好于普通模块壳体且均热板散热性能成线性分布,同时指出, 当达到散热极限时应设计成多芯片形式以降低热流密度,改善均热板散射效果。 81245

庞乐和刘振华[6]对分别使用水基 20 nm Cu,50 nm Cu,50 nm CuO 纳米流 体的铜丝均温板之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相比于去离子水,纳米 流体对传热性能有显著提升,并详细指出了不同质量分数及运行工况下的最佳 参数。 

王晨等[7]对三种具有同样外形尺寸的深微槽道、交错孔道、双微槽道毛细结 构的铜-水平板热管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结论指出,双微槽道结构较之其他两 种结构具有更好的性能效果。 

纪献兵等[8]以超轻多空泡沫金属作为毛细结构,分别以水、乙醇、丙醇作为 工质,构造了一种新型平板热管,并针对其充液比、放置角度、加热功率等变 量进行了实验研究。 论文网

寇志海等[9]提出了一种具有整体式微槽群吸液芯的平板热管,并建立了其内 部蒸汽流动、液体流动以及传热特性的数学模型,这种平板热管的吸液芯由许 多相同的铝合金薄片紧密排列组成,其间隙形成微槽道结构,为工质提供循环 所需的毛细力,此种设计方式使得产品重量轻,价格低,易于加工,并且采用 了焊接技术,产品拥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最重要的是,这种微槽群吸液芯能够 促进三相接触线附近的弯月面蒸发薄液膜的产生,形成较好的蒸发条件。其结 构和物理模型如图 1-4 所示。 

图 1-4 整体式微槽群吸液芯平板热管 

张丽春等[10]对内部蒸汽通道相互连通的微细矩形槽道结构的热管进行了全 面的研究,其内部工质与结构材料的选择为不锈钢-水以及铜-水,研究中指出, 热管对于充注量有着极其敏感的相应,少一点或多一点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热管的性能;其次,工作温度,尤其是取决于冷凝侧冷却方式的冷凝温度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热管的效率,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均热板的倾角对于其散 热效能并无明显影响。 

沈英东等[11]尝试使用一种长纤维紧密堆叠而构成的热管吸液芯,此种吸液 芯的微流道即为最近三根纤维之间的类三角形空隙,其极为狭窄的边角为液体 回流提供了足够的毛细力且容易加工、成本低廉,此外,这种通道结构分离了 气相流和液相流,能够有效的避免热管内部循环导致的效能损失,是对传统毛 细结构的创新改进。 

赵耀华等[12]研制了一种平板微热管,其结构紧凑,是很多微热管的阵列, 其结构如图 1-5 所示。文中表示,其均温性能,相应速度,传热能力均表现良 好,特殊的排列结构使其拥有一定的承压能力,且各个微热管之间相对独立, 拥有较高的可靠性,也展现出了极高的散热性能,最高甚至可达 200 W/cm2。 

图 1-5 平板微热管结构示意图 王晨[13]在其文章中提到了部分常温工况下工作的热管的常用工质以及与这

些工质所相容的一些壳体材料,对于均热板的设计制作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具体对照如图 1-6 所示。 

姜明健等[14]构建了深宽比为 1,槽宽为 0。5mm 的微槽道热管和边长为 0。7mm 的三角形微沟槽热管,工质为水,用以研究其单相流动特性。结果显示,水在 微尺度沟槽中的换热效果相比于在典型尺度下明显更好,阻力更低,且水在换 热器中在均匀流动时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和阻力系数。  平板热管冷却系统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9482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