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斌和弭金波(2015)针对中国正快速步入老年化社会的现状,创新提出要拓展老年金融市场。日益旺盛的老年金融需求为社区银行生存发展、银行业务转型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构建新型老年金融服务体系对创新社区银行建设意义重大。
钱超(2015)认为社区银行应该寻找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具体体现在:营业时间更加人性化;网点实行再造项目;金融产品更丰富、灵活、个性化;网点服务延伸到非金融服务;营销模式实现从“坐销”到“行销”的转变。
2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的学术界对社区银行这个名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各国的称呼也各不相同。社区银行最早在美国发展壮大,从总体来看,美国的社区银行主要有四个特点:(1)资产规模小;(2)定位精准;(3)成本相对低廉;(4)个性化金融服务快捷周到。
在国外,社区银行的研究比国内早得多,很多研究结论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一些学者在之前就已经通过研究得出社区银行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Petersen 和 Rajan(1994)研究发现,跟银行保持密切关系的企业有助于银行得到更多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因此这样的中小企业更容易得到贷款。Banerjeel(1994)指出相比于大型银行而言,中小金融机构与当地的居民长期保持沟通,在了解中小企业的信息方面更有优势。Stein(2002)从银行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软信息是关系型贷款存在的关键因素,而大银行结构和管理层次比较复杂,结构更简单的社区银行处理软信息比大银行更有优势。Hauswald(2000)通过对社区银行的实证研究,发现发放信贷所需要的信息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从以上的结论不难看出,社区银行相比于大银行有很强的自身优势。
另一方面,社区银行对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Berger 等国外学者(2004)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数据,关于GDP增长率、社区银行市场份额和绩效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且绩效水平较高的社区银行体系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论证了社区银行发展的现实意义。
但随着社区银行在国外的进一步发展,更多学者对社区银行的存在和优势提出了质疑。
Smith(2000)认为,随着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大量的金融交易都通过电子银行来完成,甚至都不需要建立银企关系,而银企关系正是社区银行所倡导的,因此社区银行的价值很值得怀疑。Jayaratne(1999)对1993年美国小企业贷款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一个地区内社区银行的数量在短期内与小企业贷款满足程度有关,但在长期内却并没有,并由此对”小银行优势论“提出质疑。Deyoung(2004)提出观点认为社区银行的盈利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为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社区银行必须与”金融超市“式的大型银行进行竞争,他的主要收入即利息收入受到威胁。
参考文献
[1]Peterson&Raghuram。: The Benefits of Lending Relationships: Evidence From Small Business Data[J]。Journal of Finance。2008
[2]Banerjee,A。V。Besley,Guinnane,T。W。,The Neighbor’s Keeper: The Design of A Credit
[3]Cooperative with Theory and A Test[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4(3):491-515。
[4]Berger,A。Richard,J。R,Udell,G。F。The Effect of Market Size Structure on Competition:The Case of Small Business Lending[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2001
[5]Berger。Further evidence on the link between finance and growth: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communitybank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R]。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4 社区银行发展研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97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