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参见黄晓东,张荣祥:《重庆抗战遗址遗迹保护研究》,2013 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第 63-64 页。
8 2011 年和 2013 年,重庆市整理出版的两本抗战遗址调查成果:李波主编的《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图文集》、黄晓东和 张荣祥主编的《重庆抗战遗址遗迹保护研究》,是目前国内最为厚重的研究成果。
9 参见黄晓东,张荣祥:《重庆抗战遗址遗迹保护研究》,2013 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第 2 页及第 15 页。
10 有冯开文的《重庆抗战遗址遗迹概况》(《抗日战争研究》1996 年第 2 期)、王戎的《重庆市抗战文化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研究》(《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 年第 4 期)、潘洵的《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现状与对策》(《西南 大学学报》2003 年第 29 期第 6 卷)等。aaa
11 有文丰义的《丰富的抗战文化资源与桂林红色旅游的开发》(《抗战文化研究》2007 年第 1 辑)、文丰义与万玉琴的
《桂林抗战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价值(《。抗战文化研究》2008 年第 2 辑)、李建平的《广西抗战和“二战”遗址保护与 旅游开发互动关系研究》(《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 年第 12 期)等。
12 参见李建平:《广西抗战遗址调查综述及新发现的 35 处遗址简介》,抗战史料研究,2015 年第 1 期。
城市规划学、文化生态学、环境保护学等)交叉研究的方法运用到研究工作中。
有从规划学理论出发的学者,如杜春兰、李燕。她们认为保护和利用重庆的抗战遗址, 不仅延续了重庆历史文脉,而且也丰富了城市人文景观13。也有从城市化角度出发的学者, 如艾智科。他针对重庆抗战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片区式整体保护”、“遗址博物 馆保护”、“文物遗址和园林景观结合保护”、“文物遗址和串联式景观打造保护相结合” 的四种模式14。还有运用公共管理知识的学者,如董斯璇。她提出了构建政府主导提供保 障、市场投入激发活力、社会参与、公众关注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体系模式与实现 渠道机制15。
以上,介绍了国内外抗战遗址的研究现状,下面,再浅谈下淮安抗战遗址的保护工作。 2007 年,淮安以县区为基本单元,开展了对文化遗产资源的摸底调查,亦采取了许多保护 抗战遗址的措施,但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问题一:与淮安抗战遗址相关的新闻报道较多,但学术专著和论文研究较少。抗战遗 址属于抗战文化研究中的一部分,然学者多侧重探讨淮安抗战背后的历史16,却忽略了作 为抗战文化、抗战精神载体的抗战遗址研究。
且在遗址研究上,学者多关注淮安的古文化遗址,却没对抗战遗址做进一步普查挖掘。 如《淮阴城镇史话》、《洪泽县志》、《江苏省洪泽县地名录》与《洪泽县文化志》17等 书,给予文章调查、整理洪泽抗战遗址给予了很大便利,但除此之外涉及到洪泽抗战遗址 的书籍,可谓是寥寥无几了。可见,在洪泽区抗战遗址资料的搜集、整理、呈现上,学术 界同样还存有不足之处。
问题二:在旅游发展的目标定位上,淮安多着眼于“文化名城、伟人故里、运河之都、 美食之乡、生态家园”等口碑的树立,却没有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红色抗战旅游资源,对 抗战遗址的保护力度尚有欠缺,且对抗战遗址展示利用水平较为局限。
因而,针对淮安市和洪泽区抗战遗址的保护方案还需持续完善,对抗战遗址的研究还 需更深入持久的调查。
江苏洪泽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研究(4):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