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参见杜春兰、李燕:《重庆抗战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 年第 30 卷第 5 期。
14 参见艾智科:《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庆抗战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长江文明,2011 年第 2 期。
15 参见董斯璇:《龙陵松山战役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云南大学,2015 年。
16 如《新四军在淮安纪实》、《淮安抗战风云录》、《淮阴史事编年》、《盐阜区史料》、《淮阴人民斗争史》、
《洪泽人民斗争史》、《洪泽史料选辑》等。
17 《洪泽县文化志》由洪泽县文广新局主编,2012 年在方志出版社出版。全书设文化事业、文化人物、文化遗产保护等
八章,以及序、凡例、综述、大事记、索引、编后记等部分。全书共 26。2 万字,收图 248 张,其中,地图 2 份,彩图
164 张,随文插图 82 张,用表 34 张。
二、洪泽县抗战遗址的概况
(一)形成背景
自 1938 年起,我党在洪泽湖周围,先后建立起皖东、淮南、苏中和淮海等根据 地。洪泽是这几块根据地的结合部,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1](4)。论文网
洪泽位于淮河下游,里下河西部蝶形边缘,左挽洪泽湖,右携白马湖,南与盱眙毗邻, 北与淮阴接壤,东与淮安、宝应水陆依偎,西与泗洪、泗阳隔湖相望,在抗战时期是沟通 淮南、淮北和津浦路东西的交通枢纽[2](61),老一辈无产阶级家、军事家(如刘、 邓、彭、陈。罗和张等)都曾在此跃马飞舟,挥毫泼墨,运筹帷幄, 指挥军民同敌人顽强斗争,留下了辉煌的抗战业绩与壮丽的诗篇。
1939 年 9 月,苏皖区党委派赵敏、汪洋和孙觉到半城一带开展工作,建立洪泽湖工作委员会。是年 10 月,中央要求整个江北的新四军,应从安庆、合肥、怀远、夏邑之 线起,广泛而猛烈地向东发展,直到海边[3](6-7)。1940 年 7 月 26 日,刘奇作出开辟淮宝的部署,命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朝南新集、顺河集、岔河镇、高良涧、仁和集、高家集、蒋坝等地前进;命新四军第 5 支队渡淮河,配 合苏鲁豫支队行动,分向淮安、宝应警戒[3](16)。新四军 2 师在洪泽湖以东开辟根据地后,于同年 8 月,在四县(淮阴、淮安、宝应和 泗阳)的边缘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设立抗日民主政权——淮淮宝泗办事处(李斌任办事 处主任,9 月改称“淮宝联防办事处”,次年 10 月改称“淮宝县政府”)[1](108),隶于淮 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
淮宝地区开辟后,洪泽湖仍为湖霸土匪头子的反动武装所盘踞,所以在 1941 年 5 月上旬,在旅长张的指挥下,新四军 3 师 9 旅将危害数百年的洪泽湖匪患彻底剿灭了,并随之成立了洪泽湖管理局[4](151-152)(次年 4 月改称“洪泽县政府”),隶于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5](44)。同年,淮北区党委和新四军 4 师师部进驻半城,湖西成为淮北根据地政治 军事的中心,湖东则成为人力、物资供应的主要基地[1](5)。开辟淮宝、建立洪泽湖根据地意义重大。首先是将新四军东进和八路军南下的通道给 打通了,对苏中我军的反顽斗争起到支援策应的作用;其次是将洪泽湖、白马湖、日军淮 河运输线给控制了,将淮南、苏中和苏北的几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再次是使物产丰富的洪 泽湖、淮宝地区成为了新四军 2 师和 4 师可靠的后方,大大支援抗战前线的物资供应[4](152)。1941 年 6 月,新四军 4 师奉党中央命令,转移至淮宝仁和、万集地区休整[1](20-21)。于7 月 19 日,在洪泽湖东岸的淮宝县仁和集,邓和彭共同主持、召开了豫皖苏边区党委和 4 师团以上干部扩大会议(史称“仁和集会议”)。在 4 师抗战史上,“仁和集会议”是一次转折性会议[6](245)。会议肯定了部队 3 年来创建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成就,并总结检查了建军、建政、根据地工作、豫皖苏边区 3 个月反顽斗争的经验教训,为 4 师 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1](20-21)。 江苏洪泽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研究(5):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19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