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太炎的生平与思想
章太炎,字枚叔,中国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后因为对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的倾慕而改名为绛,易名炳麟。自小开始,章太炎收到家庭环境影响,培养以严苛的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幼年章太炎因为阅读反清人士著作,从小培养了民族精神,也对清王朝的统治合法性产生了最初的质疑。但到了二十七岁,章太炎仍属于较传统的中国学者。
戊戌变法时期,当时仍然是改良派的章太炎从书斋走向了社会。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他正式开始投身政治。他参与强学会,并参与编纂《时务报》等报,以图维新救国。1900年的义和团事变促使章氏的政治立场由改良走向革命。两年后章氏东渡日本,结识孙中山,越发坚定了反清态度。1903年,章氏为好友邹容的《革命君》写下序文,并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称清帝为“客帝”,指出清政府之所以尊孔奉儒是 “愚民之计”,宣传革命排满,引发震动全国的“苏报案”。之后,章太炎被捕,但狱中三年,他毫不屈服,继续撰文反清,宣扬革命。1906年,出狱后的章太炎加入同盟会,任《民报》编辑,揭露改良派的腐败作风,斥责革命投机分子,阐扬反清,呼吁“建立民国”。同年,章太炎在日本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演说,鼓励国人燃爱国之志,增国民道德,极具警僻和救国意义,发人深省。
中晚的章太炎从一个革命斗士逐渐回归为一名“宁静的学者” ,但仍然对于中国的民主民族革命影响颇大。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被推翻,但章太炎视为最关键的两点:“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 却无法得以实现。但章太炎无法认识到这一点,认为革命事业和目标已经得了成功,革命要转型为执政。为了真正实现中华光复,他从日本归国后,寄望于政治强人袁世凯。而后袁世凯称帝野心暴露,章太炎由拥袁转向反袁,被袁世凯幽闭于北京三年。1916年,袁世凯死后章太炎被释放,并出任孙中山护法军政府秘书长,但最终因为军政府内部派系争斗剧烈论文网,而希望西行以联系滇系军阀首领唐继尧。不久之后,退居政治二线,专注于学术研究。
章太炎至死都在探寻合适中国的政治体制之路。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人民革命运动不断发展,章太炎由原先反对军阀割据转变为赞成,写下《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宣扬联省自治,反对“约法”、“国会”、“总统”,称之为“三蠹” ,其主张对于促成湖南新政有巨大作用。章太炎追随孙传芳的军阀政治,但却对于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表示反对。当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时,章太炎起来谴责国民的勇于内斗却消极抗日。他四处奔走,积极呼吁抗日,保持了爱国主义晚节。1936年,章太炎因鼻衄病和胆囊炎病逝于苏州。
二、章太炎的政治思想和主张
从具体表现来看,章太炎经历了多次剧烈的社会变迁,其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也因此变化不定,随着时代环境、社会矛盾的改变而不断改变,甚至会出现自相矛盾的主张。而从整体来看,章太炎的一生都在追求汉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国民爱国主义精神和公民素质的增强,这是从未动摇和改变过的。
最初是改良维新的政治主张。章太炎虽然以革命派先驱著称,但是早年他是一个改良主义者,而且与保皇派、官僚势力有着诸多联系。百日维新时,他也希望能籍此救亡中国,启蒙民智。但维新的迅速凋折,“六君子”惨遭杀戮,章太炎也不得不客居台湾。这使得他在痛心疾首的同时,亦开始对改良变革的道路产生了怀疑。 章太炎地方自治思想研究(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4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