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而是革命排满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义和团叛乱和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后,章太炎对于清政府完全绝望。1900年,上海设立了“中国议会”,组织了自立军。章太炎坚定地投身革命事业,成为反清志士中的生力军。他东渡至日本,加入爱国学社,结识孙中山,并和他共商国是`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之后,章氏为《革命军》作序,反驳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言论,积极动员革命排满,轰动一时。即使因此锒铛入狱也毫无屈服之意,在狱中仍执笔而战。出狱之后,章氏对于革命排满有了新的认识,他将满洲贵族与人民做了区分,认为满洲贵族才是陷中国于腐朽的专制统治的祸首。
伴随着新的民族主义思想出现的,还有民主共和的认识。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时期,章太炎为了追求国家统一,早日实现民主建国,接受袁世凯授予的高级顾问头像以及二等勋位的勋章。但袁世凯称帝后,章太炎开始反袁。随着对西学的了解增加,章太炎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否定代议制而肯定联省自治。他在《代议然否论》中讨论了西方代议制在中国本土的实行可能,章太炎得出结果:“民皆平等、无贵庶之分的中国,不宜设上院(贵族院),也就不宜实行代议制。” 而且,代议制“必不如专制为善” 。
三、章太炎的地方自治思想
(一)地方自治思想的发展过程
1. 历史文化沉淀
中国的地方自治能一直追溯至先秦时期。夏朝就存在和中央王朝或王国相对的,被称为“方国”的地方政权。后来,商承袭夏朝制度,推行分封制度,地方由诸侯统治。到了周朝,分封制进一步发展,与宗法制相结合,通过全面的,等级森严的分封制来封邦建国。
政治体制上有地方分权的传统,在人文精神上更有地方分权的基础,中国社会自古就有深厚的“乡土情结”,人们对于直接联系自己家族的乡土极为重视。特别是对于底层百姓来说,中央派来统治他们的官员是谁并不重要,只要这个人能为本乡本土带来平安和发展。反之,无论是谁,侵犯本乡本土利益者是绝对不可被原谅的。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对此做了解释,他认为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百姓们早已对于不定期的改朝换代习以为常,“谁当皇帝就给谁纳粮。”在西学东渐,国家主义的概念进入中国之前,普通的中国百姓并不关心民族冲突或政权更替。对于中国人来说,最贴近自身的就是身边的环境,也就是家乡,是乡。中央政权远在天边,对日常的生活影响微乎其微。捍卫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更是无从谈起。
章太炎地方自治思想研究(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4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