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事迹
研究一个人的生平是对于她作品研究的基础,而对于朱淑真的生平,后世的争议是颇多的。关于祖籍、家庭、婚姻等等,各家众说纷纭,这增加了研究的难度。著名学者黄嫣梨对朱淑真的诸多问题做了较详细的考证。
关于祖籍,经考证大致有三种说法:一说钱塘人;一说海宁人;一说归安人。这三种说法是较为普遍的,但都是根据后人编写的文本中所得,没有一个定论。而我个人认为,对于这三种说法都不能随意的否定或是肯定,根据朱淑真的作品,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她确实是长期居住于浙江钱塘的,如:“恋恋西湖景,山头带夕阳。”(《游湖晚归》);“不见孤山处士星,西湖风景为谁清。”(《吊林和靖》)等。
关于家庭,后世多认为淑真出生于官宦人家,家庭成员有父母兄嫂,父亲兄嫂均解翰墨。淑真从小受文学艺术的陶冶,懂音律、工书画、擅诗词,才色娟丽[3]P52。由此可见朱淑真在未出阁之前生活很优越,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很小资。
关于她的婚姻爱情,这个话题是研究者们都比较关注的。淑真的多数作品都是与爱情有关,甚至可以说爱情是她作品的主题。纵观后世对其婚姻的研究,多半是父母失审,使得淑真所嫁非偶,以至抑郁一生而终。对于她丈夫的姓名、身份、家世,都鲜有资料。现代学者邓红梅在《女性词史》中明确指出了其丈夫的身份与姓名:“她是理宗时权户部侍郎卒封新安郡开国侯汪纲的妻子。[4]P128”对于这一说法,个人认为并不可信。翻阅众多史料都很难找到关于她丈夫的蛛丝马迹,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邓永梅所提出的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另有人提出朱淑真“乃嫁为市井民家妻[1]P1。”对于这一观点,个人认为也有所缺陷。根据淑真的诗作,可以看出她的丈夫是做过官的,极有可能是原为“市井民”,但之后考得功名为官,而且淑真也曾随夫出外为官,如“去家千里外,漂泊若为心。……欲识归宁意,三年数岁阴。”“极目思乡国,千山更万津。”(《寄大人二首》)等。
简述完朱淑真最为基本的生平事迹,可以将她的一生大致分为少女时期、婚后时期以及暮年之时这样几个时期,本文将按照这样一个分期来研究她的文学。
二、少女时期
朱淑真的少女时期被谭正璧先生称为是“黄金时代”。这一阶段朱淑真的生活是比较幸福的。在富足的家庭中长大,无需为平日的衣食所忧,终日在自家的庭院中赏花读书,看着花开花谢,云卷云舒,四季更迭,这为她的诗词创作提供了充分的养料,也激发了她的才情。在这一阶段,淑真的创作风格多轻松明快,有着少女的开朗情怀,如《夏日游水阁》:
淡红衫子透肌肤,夏日初长水阁虚。
独自凭栏无个事,水风凉处读文书。
这就是她夏日平常生活的一个写照:炎炎的夏日,家中的水阁便是她纳凉的好去处,独自在水阁思来想去无事可做,便寻一处阴凉,读起平日未读完的书。其实,这首诗不仅是淑真平日生活的描写,也是当时社会中官家小姐们的生活写照。深闺少女自小便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终日在自家的楼阁中无所事事,要学的多是女红刺绣、琴棋书画,稍有开放些的人家,就像朱淑真家中,会请人教些诗词歌赋,让她们可在闲暇之余找些文雅的乐子。
然而,在这样愉悦的生活环境下,依然有些诗作流露出一份哀愁、一份悲情,看她的诗“举杯和酒送春归,蝶趁落花盘地舞。”句子虽是新鲜生动,但读起来总会令人感起一种辛酸的况。[5]P258再如《书窗即事》: 始知伶俐不如痴朱淑真诗词中的悲情世界(2):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60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