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余华和史铁生作品中折射出生死观的异同(3)

时间:2021-11-26 22:54来源:毕业论文
(三)向死而生 史铁生和余华在创作中都改变了传统儒家文化中侧重对生的思考的写作模式,而是对死亡进行哲学上的思考和探讨。孔子提出不知生,焉

(三)向死而生

史铁生和余华在创作中都改变了传统儒家文化中侧重对生的思考的写作模式,而是对死亡进行哲学上的思考和探讨。孔子提出“不知生,焉知死”的儒家生死观,而史铁生恰恰从这种说法的反面进行思考。向死而生,是史铁生写作中独特的思考之处。史铁生认为,人的生命结束了,死后的状态到底是什么样的,谁也无法知道。但是如果我们在生的时候以从死的角度来思考生,就会对生的概念有着清晰的理解。于是史铁生选择站到死中去看生,他通过感知死亡的状态,对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我与地坛》中,“我”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在一生中最有意义的时候失去了自由。梦想的天空崩塌的那么突然,生命顷刻之间变成了一片荒漠,这样的打击对他来说是致命的。他不止一次的想到了死,他说“那时候对我最具诱惑的就是死”[5](P3)。除了死亡之外,他不知道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就在史铁生萌发了死的念头时,地坛给了他生命的启示。当他第一次摇着轮椅来到地坛,园子荒芜的像一片野地,古老的宫殿早已不见了昔日的恢弘。琉璃剥蚀所剩无几,朱红褪去,只剩下淡淡的痕迹。玉砌雕阑变成了残垣断壁。曾经的辉煌仿佛只是一场遥远的梦。这样凄凉冷落的景象,却让他仿佛突然间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如同一个满腹心事的人发现了一个可以尽情倾诉的树洞。他霎时间明白了“它的意图”:所有的浮华都会随着时间而消逝,无论是权力、财富、名望甚至是人美丽或丑陋的肉体。正是对死的渴望,才引发了他对生的思考。《毒药》中,养鱼人在悬崖边遇见了一个女人,那个女人想要跳悬崖,他给了女人一粒毒药,告诉她这毒药永远有效,不用着急去死。女人知道药永远有效的时候,就放心的和养鱼人回家过日子了。很多年过去了,他们都已是白发苍苍,才意识到早已将那两粒毒药遗忘了。小说的结尾,养鱼人的两粒药被老大夫的一对孙女误食了,然而那并不是毒药,而是泡泡糖。史铁生和他作品的主人公都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对死亡的渴望,然而他们都没有放弃生命,都选择了活出生命的精彩。史铁生选择了写作来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其他人也获得了灵魂的解脱,因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过程,珍惜并享受生命的每个过程才是真正的活着,而磨难并不会减少过程的精彩。《活着》中的福贵一生都在经历死亡。父亲、战友、母亲、仇人、儿子、妻子、女儿、孙子······他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的离他而去,最后就剩他一个人活着,与一条老黄牛相依为命。纵观他的一生,每当稍微展现些生活的美好时,死亡便接踵而至。然而,数次的死亡打击并没有让他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反而让他看清了生命的意义。“只要心里想着不死,那么你便会活着”[6](P21)。真正的活着是向死而生。人生来就是要死的,每过一天,便离死亡更近一天。正是因为生和死是永远分不开的,有了生就有了死,所以活着也就成了人生的第一要务。从死的角度看生,才能更好的活在当下。

余华和史铁生作品中折射出生死观的异同(3):http://www.youerw.com/wenxue/lunwen_8553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