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应该坚持真实性原则,这是每个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它不仅是整个新闻行业的从业态度,也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试金石,文护新闻的真实性,还原每个新闻的真实面貌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义务。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对事件进行评论,这就使得网上的信息杂乱无章,真假难辨。这些不可靠的新闻一旦流入社会,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定。
2007年的 “纸馅包子事件”恐怕是食品安全行业造假的始祖,新闻行业也从此陷入了信任危机。在2011年又出现了一条食品安全的假新闻,在10月2日《羊城晚报》发表文章称广东某石化厂的排污口临近海域,无机氮按量超出了四类海水的水质标准,海洋生态环境很差,海水质量不能达到使用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重金属容易在海洋生物的体内聚积,人们常食用的生蚝中铜元素超标740倍,镉元素超标90倍。此报道一出,立马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海鲜销量大减,,仅一个渔村,渔民每日的损失就达数百万。经过调查,生蚝铜超标740倍是记者摘自一位中科院研究所博士的论文,该论文标注的数据来自2004年发表另的一篇论文,但出处文章中并没有此类表述,完全是莫须有的事情。一位专家开玩笑说,“如果生蚝中的铜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的740倍,那生蚝都可以当铜矿石来炼铜了”,这句玩笑话充分说明这则新闻的荒谬之处。媒体在获得收视率的同时忽略了公信力的重要性,这样做无疑是杀鸡取卵。
美国的现代新闻之父普利策曾说过:“只有最崇高的理想,最严谨追求真理的热望,最正确的丰富知识,以及最忠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立的追求,以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 新闻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原则,在报道中应做到当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群众,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带到工作当中,客观报道,把新闻事件中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才是记者的职责。
(二) 网络媒体自身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吸引眼球取得利益已成为很多媒体追求的目标,媒体人为了生存有时也不得不注重策划。然而有少数媒体为了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凸显而违背了新闻法,结果导致炒作的风潮不断蔓延。夸大事实,以偏概全似乎成了通病。片面夸大事情的严重程度就是食品安全危机事件报道不实的一个重要方面,经常将“可能有毒”、“可能含有致癌物”、“可能存在危险”报道为“有毒” 、“有致癌物”、“食用存在风险”,将事件的严重程度大大提高。
为追求效果的片面报道也是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惯用手段。2012年烟台苹果被曝出套农药袋长大,一时间烟台苹果成了舆论的焦点,导致很多城市暂缓烟台苹果的上架,对苹果销售造成了影响。然而事实上,苹果套袋子是为了隔绝与农药的接触,减少农药残留,也可是苹果色泽与道更好,在苹果产区大面积使用,在后来的调查中也表明,烟台苹果并没有出现农药超标的情况,有人向记者爆料苹果套农药袋长大后,一些记者不加查证便转载发表,使用夸大其实的语言,结果给果农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三)受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过度敏感
食品安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也是民生问题的重点。古往今来,食物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它是人们生活的根本。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食品安全,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当人们发现自己的个人安全收到威胁时,自然而然会倍加关注,因此,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都会被人们关注。 探析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引导策略(4):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