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论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问题与对策(5)

时间:2017-02-08 21:07来源:毕业论文
2.2.2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 相比新媒体而言,单向传播、互动性不足一直是电视媒体的诟病。随着受众意识的回归,电视媒体以往的居高临下式、说教


2.2.2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影响
相比新媒体而言,单向传播、互动性不足一直是电视媒体的诟病。随着受众意识的回归,电视媒体以往的居高临下式、说教式、单向传播式的传播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对平等的互动交流的需求日益强烈。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方式从传统媒介主导的单向传播变为专业媒介组织与普通公民共同参与的分享式、互动式,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更加紧密地结合与汇流。” 在早期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为增强观众参与度,只能通过观众来信、观众热线的形式让电视受众参与到节目中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电视台开始注意使用多种手段与观众进行互动,如手机短信、微博、网站互动等。比如微博就给传统电视新闻类节目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与观众互动、了解舆论、反映舆情、引导舆论的机会。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微博平台得到广泛运用,中央电视台对两会的专题报道增设微博播报员,在新浪开设两会官方微博,及时反馈民众对议案的意见。同时,代表、委员利用微博做直播、晒议案、说提案,与公众积极互动;广大网民将微博作为获取两会信息、与代表委员沟通建言两会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渠道;有关部门也积极回应网友微博观点。借微博之力,电视媒体调动了广大民众的参政热情,开展了与网民的有效互动。
2.2.3对电视新闻受众接受的影响
由于手机电视、网络电视、视频网站的出现与发展,电视观众获取新闻的渠道丰富化,受众的观看习惯发生改变。新闻视频接收介质由电视机接收终端逐渐变为电脑、手机等多种更为方便的接收终端,观众可以自主选择媒介。
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中,传者与受众地位不平等,传者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而受众是被动接受的一方,传播内容有时段控制,具有强制性,不能无限制的传播信息,并且具有转瞬即逝、保存性差的特点,一旦错过播放时间,观众就没办法看到。新媒体的出现使受众接收新闻变得更为多元、便捷,减少了接收障碍,比如在网上收看新闻就不受身份、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收看新闻,了解信息,发表看法。目前,互联网视频以及移动智能终端已经成为重要的收看渠道。截至2011年12月,我国已经有1.19亿3G用户,1.15亿宽带接入用户。在此基础上产生了586家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持证机构,为全国4.85亿网民提供音视频内容服务。 互联网音视频及基于此的移动终端音视频已经成为重要的收视渠道。
2.2.4对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影响
媒介融合时代需要高素质的融合型记者,所谓“融合型”记者,也就是全能记者。要会采写融合新闻,了解各种媒介功能,掌握多种传播手段,能创造不同形态的信息作品,通过不同平台传播。
现在,各类媒体报道的突发事件、重大重要信息较多,受众求新、求快、求变的心理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突出。越来越多的“草根记者”拿起摄像机、手机记录、拍摄,采写、进行报道,手法快捷,迅速及时。然而,电视业界有人会写稿不会拍摄,有人会写会拍不会播音,也有人会写会拍也能播音,但不会上线制作包装。再加上电视的线性传播和讲究信息量的短文写作,使一些记者写稿缺乏深度、厚度和文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很容易使电视失去新闻先机。这就要求电视新闻从业人员要掌握摄影、摄像、采、写、编、播、评等各种技巧,能够快速而又熟练地组织、串联、传输节目,能娴熟使用各种设备进行信息采集,能用文本、音视频、网络等不同的方式叙事。所以,电视记者向一专多能转型是时代的需求,是媒体融合后的需要。 论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的问题与对策(5):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267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