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无法空出一整块时间来阅书看报,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已经开始消耗了人们的耐心,而报纸十几甚至几十的版面让读者无所适从。2012年,中关村在线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人们在睡前、上厕所、等饭、等车和坐车时碎片时间最多”。 现在的读者需要的是方便携带且满足他们碎片化阅读的信息工具,很明显,报纸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了。传统的阅读模式被冲击,报业想要生存就不得不重新思考读者的需求以及他们现在的阅读习惯,时代在改变,人们习惯在改变,报纸不能无所改变的坐以待毙。而如今,传媒模式越来越年轻,新媒体的出现让受众有了信息需求的个性化,“大众传媒”也开始向“个人传媒”转变。但是,目前我国的报纸还只是简单而又庞大的一个信息载体,但新媒体却在不断满足受众碎片化的阅读时间,手机网页和客户端的出现,让新闻更加便携,这样的载体无疑强烈冲击了中国报业的发展。
2.报纸的阅读感官体验过于单一
报纸作为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其制作过程中需要信息整合、排版、核对之后才可以出版,而出版过程中还需要印刷,运输,在这个期间消耗了大量的人物物力和财力。报纸一般有日刊和周刊,更新时间较为固定,对于突发事件,无法迅速的登报,这就大大影响了报纸的时效性。同时,报纸在信息传播模式上大多局限在文字和图片,一般大多数的报纸还停留在黑白印刷上,读者不论是阅读还是理解信息上都缺乏感官刺激,而新媒体采用的信息传播方式更为科技,将信息用音频、视频、3D模型等方式传播出来,大大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使信息更加真实立体。新媒体技术下的信息,不受版面大小的约束,还可以链接到相关信息也更加方便携带。这样的阅读体验无形中吸引了更多的读者,报纸的竞争力急剧下降。
3.报纸时效性滞后,费用相对较高
报纸的出版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流程,其中的人力物力都需要金钱来衡量,这就不可避免的加入到了报纸的成本之中。新媒体不需要纸张这一个传播载体,节省了成本。在一个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报纸想要传播这个消息,需要记者撰写、审核、编辑、定稿、出版、印刷等多个环节,但是新媒体在发布信息的时候只需要撰写新闻,发布上网即可,节省了大量时间,也满足了受众对突然新闻的好奇心。新媒体信息的发布效率高,借助互联网技术,短时间内即可传遍大江南北,不受时空限制,成本也低,大多数的信息都是免费的。一份报纸价格虽然不贵,但是日积月累相对于免费的新媒体信息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人们在没有特殊需求的时候更多的愿意去选择免费而内容更加时效的新媒体,这也让报纸的发行量逐渐降低。
四、中国报纸转型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传统报纸相对于新媒体,优势主要在于他的公信力高、专业、深度报道等,劣势在于时效性低、单向传播等。对已报纸的转型,我们应该立足于取长补短,吸取新媒体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报纸需要摆脱过去单一乏的新闻传播,突出服务性、娱乐性、生活化的符合信息传播;放弃豆腐块的小新闻,将主要版面集中在深度报道、独家新闻上;同时建立新闻品牌,强调新闻品牌的整合营销、品牌化经营;丰富报纸的阅读体验,细分受众和市场,开发专业性报纸。
1.创新媒介合作,强调报网合一和新闻时效性
报纸在进行应对新媒体挑战的改革时,需要联何新媒体走媒介融合之路,利用新媒体的技术,强化自身的内容价值。报纸需要新媒体可便携,方便阅读的技术支撑,同时还要拥有自身过硬的新闻内容,将这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让报纸脱离目前不便携不可满足读者碎片化时间的困境。媒介融合,报网合一,可以有效的优化报纸阅读时间,读者不再需要挪出一整块时间来看报,在公交车上、在地铁里就可以轻松阅读;读者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阅读之前的报纸,这让报纸的可阅读时间大大拉长,读者不再需要去报刊亭寻找前几天的报纸了。报网合一下,报纸的发行效率大大提高,不再需要出版印刷等多个环节,同时面对突发时间,报纸也可以信息的撰写新闻利用多媒体方式发布,既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也满足了读者需要具有公信力的信息的需求。与新媒体融合,利用不同媒介的优势传递新闻,让报纸有机会和微信、微博、各大门户网站进行合作,传递出了1+1>2的合作价值。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报纸的转型发展探析(3):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38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