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浅谈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文献综述(3)

时间:2017-03-17 13:11来源:毕业论文
足够的依据,媒体怎么可以这样说?无疑,这样的报道已经对杨武的妻子造成了二次伤害。 在此事件的报道中,杨武被称为史上最窝囊男人,他们只会用


足够的依据,媒体怎么可以这样说?无疑,这样的报道已经对杨武的妻子造成了二次伤害。
在此事件的报道中,杨武被称为“史上最窝囊男人”,他们只会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道德优越感去嘲笑杨武,却没有人真正关心是怎样的人生经历使杨武在那一刻让恐惧战胜了所有希望。在他的妻子王娟被强奸时,作为男人,他没有勇气制止;同样,在媒体对其进行二次伤害时,他依然不敢反抗,而是又一次选择了逃避。他表现出的懦弱不仅被犯罪嫌疑人所利用,也被媒体和大众一次又一次地踩在脚下。伤害杨武的不仅是犯罪嫌疑人,还有媒体和大众。
在新闻报道中,受害人受到“二次伤害”的例子数不胜数,发生在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也是比较典型的。“小悦悦”事件被媒体报道之后,她们一家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小悦悦死后,小悦悦的父亲王持昌想将这些钱捐到社会上去。但事后王持昌却接到了大量的短信电话,有的人是寻求帮助,有更多的人却怀疑这批捐款的去向,说小悦悦的父亲是在敛财,而媒体也对此新闻进行炒作。本来王持昌丧女就十分悲痛,如今,却又让他面对敛财的流言蜚语,这些负面报道无疑是在往受害者伤口上撒盐。
 (三)报道中有暴力倾向
新闻工作者被誉为“无冕之王”,在普通百姓的心中,新闻工作者通常是一帮敢于主持公平正义的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记者却忘了自己的职业操守,不能用一种公平的对话方式来对待受访者,甚至出现了暴力采访,对抗情绪十分严重。
在对“杨武事件”进行报道时,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新闻工作者的内心,报道中多处描写了施暴和强奸的细节,而且很多地方用了感情色彩浓厚的形容词,还通过杂乱的声音来渲染场面的紧张和暴力。笔者根据可供查阅的资料进行了统计,报道中有18处能让人想到血腥画面和暴力场景。比如一系列关于声音的描述,杨喜利凶狠的厮打声、不堪耳目的辱骂声,王娟悲惨的哭喊声。此外,报道中还出现了这样的描写,“杨喜利将杨武的妻子从床上抓起来,狠狠地进行毒打”、“用玻璃片朝王娟的手腕划去,地上淌满了鲜血”。这样的报道会使人浮想联翩,使读者心理承受力受到巨大的的冲击,这与那些渲染暴力和血性而为了刺激人眼球的电影画面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在新闻界,新闻暴力现象有很多,例如, 在报道2011年安徽合肥的“碎尸案”时,也出现了暴力倾向。在此案件中,媒体详细报道了分尸的全过程,并向观众公布了分尸的血腥画面,这些画面给受害者家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对死者也非常的不公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高于常人的道德水准,而不能用新闻暴力来吸引大众的眼球。
 (四)新闻报道中客观、真实的理念被践踏
近些年来,新闻界每年都会评选出“十大假新闻”,并且每年可供参选的假新闻也在逐年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虚假新闻的泛滥,也反映出了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在所有新闻报道中,任何一篇报道都要讲究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但是,很多新闻工作者在金钱的诱惑下,却忘记了自己的职业操守,他们夸大事实真相或凭主观想象去报道新闻。甚至很多新闻工作者不愿意深入基层去做采访,而是“编新闻”、“抄新闻”,他们写出的稿件水分很大,甚至很多新闻报道都已经严重失实。
在“杨武事件”的报道中就出现了新闻失实的现象。有篇报道说王娟和杨喜利早就认识,王娟是是杨喜利的情人,他们曾多次通奸。本来王娟在这次事件中受的伤害就很大,这些负面的报道对她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些新闻报道为了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不惜捏造新闻事实,这样的报道虽然提升了新闻的“卖点”,引起了轰动效应,但它却违背了新闻客观、真实的报道理念。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客观的报道新闻,如实的反映新闻事实。 浅谈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文献综述(3):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420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