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变生活理念
快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生活,几乎使人们忽视了如何与人,与社会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们往往在以牺牲自己或损害他人的健康利益和自然环境来求得生活上的随性自由与物质上的丰裕富有。公益广告以特殊的形式,转变人们曾经粗放的生活理念,教会人们绿色生活。比如高晓松酒驾出事后,参与拍摄了“请勿酒驾,从你我做起”的公益广告,他以自身的教训来告诫大家,切勿酒驾,伤人误己。除此之外,还有保护自然环境文护生态平衡广告、健康生活小提示广告、倡导文明举止的公益广告等等,这些都在教我们如何拥有一个高质量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受众去摒弃目前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活理念。
(四)倡导人文关怀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倡导以和为贵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相亲相爱,和睦相处。但是目前社会却出现了许多冷漠的现象,如小悦悦事件、浙江温岭幼儿园老师虐童事件、深圳公务员打骂父母案等等。此时公益广告必须发挥其强大的舆论引导功能,扭转这个社会不良的势头,通过宣传伦理道德观念,呼唤有效的教化力量,提倡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唤醒社会的良知。工那双代表希望程的“大眼睛”让人印象深刻,公益广告上小姑娘求知若渴的眼神唤醒了各界人士的爱心意识,刺激他们去关心帮助这些渴望知识却无法上学的孩子们,从而促进了希望工程的发展。春节以来央视推出的关爱老人系列的公益广告,呼吁子女理解、关爱父母,让我们从心的感动到身的行动。还有濮存昕关爱艾滋病人的公益宣传广告,发扬见义勇为精神的公益广告等等,都让我们感觉到了这个社会的阵阵暖流。
(五)凝聚公众力量
每当发生对社会造成极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国家就会第一时间制作公益广告去还原事实真相,稳定受众情绪,鼓舞民众士气。这些公益广告带动的是整个公众的心理,不经意间给人以力量信念的支撑。4•20雅安7.0级强烈地震,导致231余万人受灾,遇难失踪受伤人数累计达13000多人。各个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以其最快的速度,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救灾公益广告。在央视雅安《抗震救灾篇》系列公益广告中,紧迫而有力的音乐,配上一幅幅紧张有序的救灾画面,加上“汇聚力量,科学有序,分秒必争,众志成城”等文字,极大地激发了公众支援灾区的爱心与决心,为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则“有危难,就有祈福,有倒下,就有崛起,有我们就有力量”,最后定格在“有爱就有明天”,充分激发受众的爱国热情,使原本分散的个体凝聚成为一个团结互助的整体。这类公益广告以巨大的鼓动、号召、冲击力量,很好的动员了社会成员,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使社会大环境逐渐形成一个坚韧不拔,团结一心的强大心理。
三、目前公益广告舆论引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的公益广告虽然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史,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公益广告传递的是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目的是通过影响人民意识从而改变人们思文观念与行为习惯。我国的公益广告在舆论引导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引导力不够、引导重心偏移、引导方式不妥等。
(一)舆论引导力度不够
中国的有创意高水平的公益广告基本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公益广告覆盖越少。例如在北京的地铁站就经常会看到通过展示风景或者动植物生活环境的方式来提醒公众提高环保意识,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偏僻农村或者一些落后小城镇这样的公益广告少之又少,偶尔出现的公益广告形式单一陈旧破烂,更别说产生任何舆论引导作用了。在平面媒体方面,中国的报刊杂志的公益广告发布率也显得比较低,为了提高平面媒体的公益广告发布比率,“上海工商部门于2008年3月规定:报刊公益广告的发布率必须达到3%,而这个数据是远远低于公益广告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的,在美国14000多份报刊杂志中,就有大约45%的平面媒体经常提供各种公益广告版面。” 公益广告的舆论社会引导功能+论文摘要+问题策略(4):http://www.youerw.com/xinwen/lunwen_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