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们对于植入式神经刺激器认识的差异和科研能力不同,国外的公司机构对于植入式神经刺激器方面的研究相比较于国内是比较早的。早在上世纪60年代,外国公司就研制出了第一款用于治疗疼痛的基于闸门学说的脊髓植入式神经刺激器。通过对脊椎进行脉冲电击来治疗一些顽固难以治疗的疾病,这种方法西现在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了。世界上,每年约有超过5万个脊椎刺激器被成功植入人体。在1997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首列可用于治疗原发性的颤抖和帕金森性的震颤的脑深部神经刺激器,并于2002年准许其可以用于治疗帕金森病,于2003年准许其可以用于肌张力引起的阻泄治疗[16]。并且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1997年还批准了可用于治疗癫痫的迷走神经刺激器,并在2002年批准其可以用于治疗抑郁症等疾病[2]。由于起步晚,科研能力薄弱等原因,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相比,国内对于神经刺激器的研究是相对落后并且还不够成熟。据悉,目前国内所研发的植入式治疗装置可以用于患者临床使用的只有复旦大学王正敏院士团队所研发的植入式人工耳蜗。在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研究上,清华大学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它们研究的迷走神经刺激器已经通过了数十次实验测试。然后,清华大学在成功研制了迷走神经刺激器后又成功的研制了脑深部神植入式经刺激器,然后它们又在国家科技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清华大学开展了用于动物体内的活体实验实验测试,如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并未发生异常反应,那么将准备进行临床实验。与此同时,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重庆大学、天津大学等,近年来也开展了在植入式神经刺激器方面的相应研究工作。这些学校对于神经刺激器的研究所注重的方面并不同,有的学校注重于关键性技术的突破研究,有的学校则是在系统样机的研究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管是注重于哪些方面的研究,这都表明了我们国家正在开始重视对于植入式神经刺激器这方面的研究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在植入式神经刺激器这一领域一定会获得非常大的进步。
2、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现状分析
上文介绍了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一些有点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下面我们将对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现阶段段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一方面,如何为刺激器提供持久、稳定、高效率的电能一直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难题。对于功率较小的植入式设备[10],我们一般采取传统供电方式,也就是使用一次性电池,例如镍镉电池或锂电池等。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池的体积将会越来越小,储存的电能将会越来越多,但是仍然需要4-5年通过外科手术来更换一次电池。这种为了更换电池而进行多次的手术不仅仅会给病人带来精神和肉体上的煎熬还会给他们的经济上带来沉重的负担。对于高功率的植入式设备,例如人工心脏起搏器。一次性电池已经不能满足其供电需求,只能利用导线穿破人体皮肤来为体内设备进行充电。这种供电技术结构简单并且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其弊端是会阻碍病人移动和容易造成病人感染。这就导致这种方法无法作为合适的方法进行广泛的应用。
另一方面,一款植入式刺激器的开发不仅仅需要很长的开发时间和面临在人体内部实验难的问题外,还因为植入式刺激器不仅仅只是工程学领域的问题,必须要在医学领域的专家配合下才能顺利开发。由于这个原因,这就导致了现在市场上的植入式神经刺激器存在一些缺点。例如:产品系列较少、产生的脉冲单一、刺激方式固定等缺陷。因此就现在而言,现在市面上的植入式神经刺激器无法很好的满足在于医学上的应用[10]。 神经刺激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20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