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M.D.Stone的解析方法和K.N.Shohet的影响函数方法是最为经典的轧辊弹性变形理论研究方法。但是由于当时科技技术的局限性,这些方法后来被证明未能真实地反映真实的情况。直到80年代,计算机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了对轧机变形进行准确快捷的计算提供了可能,有限元、边界元等数值计算方法被引入到轧机弹性变形计算中来。现有的计算方法可分为解析法、影响函数法及数值计算方法。27141
国内研究概况
在我国,虽然钢铁工业起步较晚,但有关轧机及其变形的研究却不在少数。上世纪九十年代,何舒星就发表了《紧凑式轧机变形规程优化设计》一文,指出类似具有复杂约束的轧制变形问题采用混合罚函数法处理更为有效,并成功地采用该方法进行了变形规程的试设定[8]。2010年,来自河北钢铁公司邯钢公司的杨振东和马有辉发表了《四辊可逆式轧机辊系稳定性控制实践与研究》的文章,通过对四辊轧机辊系轴向移动和水平摆动等现象的仔细研究与探索,他们从辊系的装配和传动两方面入手确定了影响辊系稳定性的不利因素,并在实际生产中加以重视和控制,最终实现了辊系的稳定[13]。论文网一年后,来自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的刘爱民和来自东北大学的刘光明一起发表了名为《四辊CVC轧机轧辊弹性变形分析》的文章,其研究成果表明,工作辊与支撑辊的挠曲均为不对称的“V”形分布,辊间压扁量与辊间压力呈“S”形分布[5]。而与此同时,来自中冶的郭利华等人通过对优尔辊轧机辊系进行稳定性的计算,并且使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变形分析,得出了辊系轴承座侧向力对机架窗口水平方向的变化有很大的影响的结论[9]。除此之外,我国在多辊轧机的领域也是斩获颇丰,2008年,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郭彩虹等利用辊系弹性曲线对十八辊轧机和四辊轧机辊系的刚度进行了比较,得出前者的刚度大于后者的结论[10]。以及还有许许多多的学者对热轧轧机变形分析的计算研究方法做出了非常详细、非常系统的总结归纳[7],帮助了众多初学者在这一领域上继续深入的探索学习。 轧机及其变形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21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