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刘亚冰、王长辉等人针对双脉冲发动机一脉冲燃烧室绝热层出现严重烧蚀的现象,用过对发动机内流场的仿真,分析了烧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看法[14]。
2010年,刘世东等人发表《脉冲发动机级间隔离技术研究》,对比了脉冲发动机不同型式的级间隔离方案,着重研究了金属膜片式隔离方案,基本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15]。
2011年,王春光等人推导了两种隔层碳化模型的公式,探讨了双脉冲发动机隔层的绝热效果和温度变化情况[16]。
2011年,刘洪超、富婷婷等分析了双脉冲发动机快速建压过程中隔层的轴向变形情况。实验证明隔层在一脉冲快速建压过程中变形较大,变形量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较好[17]。
2011年,王春光、田文平等对隔层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和试验,模拟了隔层的承压与打开过程[18]。
2013年,杨春庆等人研究了隔层式脉冲发动机点火延迟数值仿真,提出与传统固体火箭发动机相比,脉冲发动机的点火延迟大大增加,可通过增加点火药量和提高燃速来改善这种情况[19]。
国内外技术对比分析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国外对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在发动机的重复起动、轻质点火具、轻质易碎隔板和软隔层、绝热层等方面掌握了关键性的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在多个型号上使用,得到很好的使用效果,促进了导弹的跟新换代。国内对于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试验和数值模拟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总的来说,国内外对于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究,正处在一个上升的阶段,相信在久的将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国内外研究现状(2):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2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