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的研究较少,也缺乏对这个议题的统一定义,但是提出的相关研究思想很有进步意义。从70年代美国的Dregne[2]的土壤分类系统开始,到21世纪初美国的Marshall[3]正式提出农业资源的可持续问题,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渐受到重视。在调控机制的研究上,学者Fridonlin[4]以奥地利耕地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其1950-1990年的数据变化,说明该国耕地面积正不断减少的事实。但是,学者Michael认为土地流转与城市版图扩张不会对耕地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在对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国外学者Yang[5]认为中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阻碍一定程度上源于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布朗等[6]通过中、日、韩三国耕地面积年减少量达35%-52%的事实阐明工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是造成耕地消耗的主要原因。34944
2.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多集中于内涵、机制、影响因素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王叔华[7]认为耕地资源可持续的内涵体现在当下土地经济的持续产出和后代耕地利用的不断延续。龚丽芳[8]提出耕地可持续的内涵主要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杨扬等[9]以浙江省耕地资源利用情况为例,提出只有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的政策方式遏制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论文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张月蓉[10]认为,产业结构的改变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新时期第二、三产业将占更多比重,土地资源等的重新配置无法避免。刘玉[11]通过测算国内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度,认为相关影响因素为:耕地质量低下、保护监管不力以及土地制度不健全。徐宪立[12]的研究表明,我国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原因在于自然环境与人为活动的影响。评价体系方面,最为普遍的评价系统是“压力-状态-响应”即PSR模型和“生态-经济-社会”模型,徐梦洁[13]在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耕地资源时就采用了后者。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内外研究现状: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32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