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活性有机碳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19-08-09 13:12来源:毕业论文
国外对活性有机碳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Jenkinson and Rayner[4](1977)将土壤有机碳分成可降解植物、抗分解植物、生物有机碳、物理稳定有机碳以及化学稳定有机碳等5类。Qualls and Hain

国外对活性有机碳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Jenkinson and Rayner[4](1977)将土壤有机碳分成可降解植物、抗分解植物、生物有机碳、物理稳定有机碳以及化学稳定有机碳等5类。Qualls and Haines[5](1991)认为,土壤活性有机碳能够显示较小的土壤的变化,有利于调节土壤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矿物风化、土壤微生物活动;Skjemstad等[6](2006)认为,因为林木的枯枝落叶大多集中在土壤的表层,加上林木的根系又比较深,从而造成活性炭量比较大。38370
国内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研究主要表现为6个方面:(1)关于不同林地土壤下有机碳库的研究。张修玉等[7](2010)对广州2种典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这2种森林土壤中,土壤表层的有机碳含量以及差异的程度最高,而随着土壤深度的不断增加,其差异在逐渐缩小;这2种森林植被类型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排序为: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随着生物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库占森林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库的比例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2)对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的研究。王阳等[8](2011)在乌岩岭自然保护区采集了6类自然植被下土壤有机碳总量、颗粒态有机碳和黑碳碳库,他们对这碳库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这6种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总量、颗粒态有机碳贮量排序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灌草丛>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毛竹>农地;(3)对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莫汝静[9](2012)对岷江上游地区不同林地类型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木林、灌草地这4种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论文网(4)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分解方面的研究。安晓娟[10](2013)选取6种在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天然林植被,研究分析了不同林地类型下土壤矿化碳的变化过程,在土壤活性碳、缓效性碳和惰性碳的含量数据方面,均是利用双指数方程拟合方法获得。其并进一步通过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得出不同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特征。(5)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分布的研究。刘玲[11](2013)主要是以长白山落叶松天然林、长白山落叶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混交林和天然针阔混交林4种典型森林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空间差异性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在0~20 cm和0~60 cm土层,表现为不同方向土壤有机碳储量具有相同程度;回归克里格插值方法则考虑了地形因子的影响并为了提高预测的精度分离残差,其对有机碳空间分布的预测更加精确和贴近现实。(6)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的研究。杨秀清等[12](2011)研究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分布格局是以关帝山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的,结果表明,次生林各指标呈现出较规则的斑块状分布,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在空间分布上破碎化程度较高,这些都是因为森林演替和植被类型受到干扰以及地形等因素造成的。
参考文献
[1]黄国胜,王雪军,孙玉军,等.河北山区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5):75-80.
[2]冯瑞芳,杨万勤,张健.人工林经营与全球变化减缓[J].生态学报,2006,26(11):3870-3877.
[3]任军,郭金瑞,边秀芝,等.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6):7-27.
[4]Jenkinson, D.S., Rayner, J.H., 1977. The turn over of soil organic matterinsome Rothamsted classical experiments[J]. SoilScience123, 298-305. 活性有机碳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3733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