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伴舞是一种古老的综合舞蹈和音乐的舞台艺术表演形式。在歌伴舞表演形式中,“舞”在歌伴舞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伴舞者对歌唱者产生很大的影响。提高了歌者的综合能力,合作意识、舞台台风、精神面貌。舞者为歌者提供歌词画面,歌者为舞者提供美妙声音。所谓闻声起舞,就是说明两者相互影响。提高了歌曲作品的演唱价值,载歌载舞丰富了舞台效果,满足了观众的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伴舞者丰富了舞台,弥补了空缺,在当代的晚会节目中占有重要的位地位。“舞”在歌伴舞中地位也不断提高。39340
毕业论文关键词:伴舞者 歌唱者 观众
Discuss the role of "dance" in song dance
Abstract:Song dance is an ancient form of a combination of dance and music stage art performance.In the form of song dance performances, the role of "dance" in song danc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Dancer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singer. Improve the singer's comprehensive ability, 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stage of typhoon, mental outlook.Provide lyrics images for singers dancers singer for dancers.The so-called sound of dancing, Is that both influence each other.Improve the value of works of the song of singing and dancing enriched the stage effect,to satisfy the audience's auditory and visual enjoyment.Follower enriched stage, makes up for the vacanc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party show. "Dance" status in the song dance also enhances unceasingly.
Key Words: Follower Singer The audience
目 录
摘要 1
Abstract 1
一、歌伴舞的起源及发展 2
二、歌伴舞中舞者对歌者的影响 3
(一)、舞者对歌者心里和生理的影响 3
(二)、舞者对歌唱歌唱台风的影响 5
(三)、歌伴舞中伴舞与歌者站位,角色的变化 6
三、歌伴舞中歌者和舞者分别对观众的影响。 6
(一)、歌者对观众的影响 6
(二)、舞者对观众的影响 7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浅谈“舞”在歌伴舞中的作用
“歌伴舞”是一种新型的舞台表演艺术。在当今晚会节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常常放在晚会节目的开始或者结尾。那么在歌伴舞表演艺术中“舞”仅仅是伴舞吗?它的作用是什么,这种节目的存在又有什么价值呢?本论文将从两个大方面阐述“舞”在歌伴舞中的作用。第一在歌伴舞节目中舞者对歌者的影响。对歌者心理和生理的影响,舞者对歌者舞台台风站位的影响。第二舞者和歌者分别对观众的影响。在不同时期的歌伴舞作品中能反应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是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真是写照。
一、歌伴舞的起源及发展
《礼记•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敢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一切音乐的产生,都源于人的内心。人们的内心的活动,是受到外物影响的结果。人心受到外物的影响而激动起来,因而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各种声音相互应和,由此产生变化,由变化产生条理次序,就叫做音。将音组合起来进行演奏和歌唱,配上道具舞蹈,就叫做乐。这是最早有书籍记在的乐。其中提到了“乐”和“舞”。《诗》序曰:“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在西方德谟克利特时提出了“模仿说”中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古希腊的雕塑直接描写人体,音乐模仿自然的声音,舞蹈模仿生产劳动,戏剧模仿实践中的人”乔普林的拉格泰姆歌剧《特里莫尼莎》算是最早以流行音乐为题材的音乐剧之说。《演艺船》标志着美国音乐剧的成熟。在形式上将戏剧、舞蹈、音乐有机的融合。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美国种族的歧视问题。这一时期百老汇-音乐剧的主要上演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不仅是娱乐,而是加入了社会的批判。而西欧的音乐剧加入了爵士、摇滚、通俗音乐使其更加现代化大众化。如迪斯尼动画片改编的《狮子王》《悲催的世界》,这些作品中包含着歌伴舞的成分,不仅仅是歌曲,而是社会现状的反应。中国的戏曲虽产生的晚,《孟子•告子》“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汉代《东海黄公》唐代《踏谣戏》南宋已分主要角色生和旦,其次还有外、贴旦、小生、净、丑、末。元杂剧结构一般是四个一楔子、每折由不同的曲牌链接组成为“一套”,每套曲的调、韵和四折的结构要求都是十分严格的。元杂剧的做工称“科”如:见科、惊科、倒科、悲科、过涧科等。角色行当更细“旦行”: ‘正旦、老旦、小旦、外旦、色旦、贴旦、大旦、旦徕之分’“末行”:正末、冲末、外末、二末、小末、付末之分,“净行”有净、付净、二净和凑丑之分。表演上综合了武打、念白、歌唱、等。服饰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这戏曲中的行当角色有着歌伴舞的成分。其中的演员即是歌者也是舞者,其中的唱腔也对歌者有很大的帮助。中国早期歌剧以儿童歌剧,李锦晖创作的《小小画家》《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再到歌剧《白毛女》1983年由斯琴高娃和胡松华联手表演歌伴舞《草原民歌》因为是首次结合,开始尝试将歌曲与舞蹈相结合,比较单调,没有引起太大的反映。这中歌伴舞表演形式开始定型,是现在的歌伴舞表演形式的雏形。在1984年有奚秀兰翻唱朱逢博的《阿里山的姑娘》歌者身穿民族服饰,优尔位伴舞身穿一样民族服饰,歌者在与舞者同台进行,载歌载舞歌声美妙,舞姿翩翩动人。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使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映,这时的歌伴舞作品基本成型,为以后的歌伴舞作品发展奠定了基础。河南豫剧《朝阳沟•双上山》其中也有歌伴舞的成分,银环一边唱一遍和栓保比划,而且豫剧也得到了极大的喜爱。男女老少的学唱现代的歌伴舞人数多、场面大,综合声乐专业和舞蹈专业,提高了对演唱者和舞蹈者的要求。比如春晚的《小苹果》跳广场舞的有叔叔阿姨。歌伴舞能培养歌者和舞者两者的协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这种表演形式在今舞台表演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到春晚小到普通晚会。 浅谈“舞”在歌伴舞中的作用: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39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