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浅析艺术歌曲《黄河怨》的二度创作(2)

时间:2017-05-04 22:24来源:毕业论文
A部(929小节):3/4拍,由四个乐句组成(4+4+5+6),其中,前两个乐句为重复性乐句,后两个乐句为对比性乐句,伴奏主要是采用弦乐伴奏,模拟风、云、


    A部(9—29小节):3/4拍,由四个乐句组成(4+4+5+6),其中,前两个乐句为重复性乐句,后两个乐句为对比性乐句,伴奏主要是采用弦乐伴奏,模拟风、云、和黄河。这一部分描写了一位妇人面对风、云、黄河准备诉说自己的不幸,音乐在这一部分给人的是一种压抑和哀怨的感觉。
B部(30—52小节):3/4拍,相比之下这一部分的节奏要比第一段有所紧缩,并逐渐开始急迫。这一部分的音乐将妇人的不幸展示出来,对命运的哭诉,对鬼子的仇恨,对自己孩子丧失人间的悲痛,妇女所经受的各种惨痛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人们眼前,音乐情感变为悲愤。
再现部Aˊ(53—80小节):这里根据旋律走向又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A部的再现(53—62小节),6/4拍,和A部相比,这一部分的情感力度加大,歌词的表现为“风”到“狂风”、“云”到“乌云”、“黄河”到“黄河的水”之间的转换,从这些细微的变化中可以看出这位妇人的情感变化,此时她已经说出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所以她的各种仇恨冤屈都又上升到另一个高度。另外在弦乐的伴奏上也比A段更加丰富。
第二部分是音乐的高潮部分(63—80小节),运用了6/8拍、3/8拍、3/4拍三种拍子类型,使用上行旋律,这使音乐节奏更加紧促,音乐情绪更加强烈,与前面的速度、力度等都形成鲜明的对比。特别是这一部分附点的运用是一大亮点,强调了主人公诉说的语气,旋律的上下幅度也很大,给人以跌宕起伏之感。最后两句从6/8拍转换为3/4,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笔,这使主人公的语气更加坚决,态度更加坚定。歌词主要表现了女主人公临死的哭诉和抗拒命运的不公,并且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为自己和他们的孩子报仇雪恨的痛苦心理。这一部分是妇女撕心裂肺的呐喊,是对命运的控诉,是对丈夫能够报仇雪恨的期盼,她内心无法压抑的痛苦和悲愤全部都展现出来,让处于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听了不由得增加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燃起熊熊民族复仇之火,因此不得不说这首歌曲在当时抗日的过程中鼓舞和激励着中国人,具有时代意义。
尾声(81—84小节):最后四小节,尾奏一开始左右手都采用的是三连音的演奏方法,在一个小的过度之后落到主音上,最后结束在主和弦上非常稳定。
二、人物形象塑造
《黄河怨》这首歌女主人公的形象是从现实社会中提炼出来的,它所反映的是处于旧中国时代的弱势妇女被欺辱和被压迫的苦难事实。歌曲的最后,主人公的选择及毅然决然的投入黄河滚滚波涛之中,这一壮举,激发了人们抗击侵略者的决心和奋勇抗战保家卫国的信心。
   (一)苦难的女性
在1936年8月,光未然发表的《<黄河>本事》一文中是这样描述《黄河怨》的,“然而他的妻子,一个乡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孩子,自己也遭受了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2]因此《黄河怨》这首歌演唱之前的朗诵词是这样的:“朋友!我们要打回老家去!老家已经太不成话了!谁没有妻子儿女,谁能忍受敌人的欺凌?亲爱的同胞们!你听听,一个妇人凄惨的歌声吧!”。由此可见《黄河怨》表现的是一位失去丈夫和儿子的中国妇女,这是一个苦难的女人,她所代表的是当时社会上最底层最弱势的群体。
   (二)积极的烈女
当主人公面对这些悲惨的遭遇时,她选择的是投河自尽,对这位妇女来说这是一种解脱,而她的选择让她成为一名“烈女”。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中国传统的社会中,一个妇女失夫丧子等于没有活下去的物质力量和精神上的支撑,即使勉强活下去也是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所以在这里她选择死也可以说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是更高一层次的精神升华。因此这个妇女给人的并不是一种心灵上的恐惧和压抑,相反它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和人生的启迪。 浅析艺术歌曲《黄河怨》的二度创作(2):http://www.youerw.com/yinyue/lunwen_639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