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艺术论文 >

何绍基篆分古意书学思想南北二宗为书家度尽金针(5)

时间:2021-12-21 21:04来源:毕业论文
南北书派名流别,闻之先师阮仪征。小子研摩粗有悟,窃疑师论犹模棱。 与此同时,也发现此著作的不足,深入研究后,对其师说法有些许质疑(注:下文有

南北书派名流别,闻之先师阮仪征。小子研摩粗有悟,窃疑师论犹模棱。

与此同时,也发现此著作的不足,深入研究后,对其师说法有些许质疑(注:下文有详细论

述),随着何绍基此后书艺日进、声名益盛,阮元郑重以神道碑相托:

得阮师相回书……来书谆谆以他年神道碑为属,感叹! 可见阮元对何绍基十分器重,同时,何绍基也十分尊敬其师,拜寿送对联曰: 如日星河岳在天下,合望奭伏郑为一身 下联提到四位历史人物,指阮元在仕途与学术两方面都有所成就,阮元病逝书挽联: 大清二百年来,更谁儒术事功包罗万有;夫子自千古矣,从此经生才士景仰何人? 阮元一生对何绍基影响颇深,其思想奠定了何绍基的一生。提到阮元就不得不说同时

期的包世臣,青年时遇邓石如,学篆隶,后倡导北魏,包世臣晚年习二王。自述:

慎伯中年书从颜、欧入手,转及苏、董,后肆力北魏,晚习二王,遂成绝业。”自拟 为“右军第一人”。

包氏自负之极,其主要成就在于通过书论鼓吹碑学,对清代中、后期书风的变革影响

颇大。

2。2。3 识其才俊 交游之始——何绍基之交游

上文提到何绍基在仕宦期间,是一生中交游最为广泛的时期,本文以包世臣与张琦为 例。

包世臣与何绍基应该是“道不同”的。其一何氏一门出身显贵且人才辈出,包世臣出 身于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其二何绍基却究心朴学,包世臣重视经世之学,他们的共同 点依然是论书。包世臣的书学贡献主要在其碑学理论,他的部分书论则是对阮元碑学理论 的发展,与何绍基继承阮元思想有所共通点。

何绍基书艺日渐精进,对包世臣书学有所不满。包氏对篆分笔法未加深究,所以与何 氏在用笔上出现了巨大的分歧:何氏则主运臂,包氏执笔主运指; 何氏主中锋,强调裹锋, 故用笔劲挺遒厚,包氏“以毫平铺于纸上”,故下笔多尖锋侧势。论文网

崇尚古朴的书家,他们共同的学术背景形成了共同的审美观,甚至不惜以“拙”为代 价。对何绍基而言,篆分古意是对古朴最忠实的体现,而包世臣看篆分古意并不复杂,无 非中锋运笔而已。这些都是二人分歧之处。在何绍基看来,包世臣离篆分之意甚远,故弄 玄虚,何绍基在《跋徐寿蘅藏董香光书卷》中言:

昔年老友包慎伯评书多偏执,惟于香光云“如龙参禅,欲证男果”[1]。

何绍基虽不赞同包世臣评书思想,认为其评书多偏执,而因其与阮师思想部分颇为一 致,也对何绍基有所影响,犹是在碑学方面,同时对何绍基晚年书学思想是有一定影响的。

而张琦对何绍基的书学思想也是有影响的,张琦,字翰凤、号宛邻,江苏阳湖人。工 诗、词、古文及分隶,尤擅舆地之学。著有《立山词》、《素问释义》、《战国策释地》、

《宛邻文集》等书。张琦与包世臣结为姻亲,二人在书法上也相互切磋。《述书上》说: 余与翰凤同滞都下,以书相切磋,简札往返无虚日。 何绍基与张琦则在京城相识,在此期间,张琦曾与包世臣论书,后将论述编纂成《述

书上》,而何绍基是否参与,笔者无文献可知,遂再次不做论述。张氏一家皆习北碑书法。 何氏曰:

余甫逾弱冠,即识宛邻先生于京师,知其习北碑也[2]。

与张氏交友皆因北碑,在何氏随父督学山东期间,与张琦论书。两人提出了两种不同 笔法。张琦最后将其总结为:

二义殆不可偏废,闻君能书久矣,能勤习北碑,所造非可量也,以后余肄书日深,未 何绍基篆分古意书学思想南北二宗为书家度尽金针(5):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8689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