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年轻化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观察【3910字】

时间:2023-05-23 20:57来源:毕业论文
年轻化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观察【3910字】

年轻化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心理干预护理用于年轻化癌症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40岁以下恶性肿


年轻化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心理干预护理用于年轻化癌症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40岁以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论文网自评量表(SAS)评分(60。8±1。9)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2。1±0。8)分。生活能力评分(69。5±2。6)分及死亡率11。4百分号均优于对照组的(69。2±2。1)分。(61。2±1。0)分。(54。2±0。3)分。20。0百分号(P<0。05)。结论通过对年轻化癌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161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又面临日趋年轻化的严重问题。最新世界癌症报告估计[1],今后20年,癌症的发病数和死亡数还将持续上升:2020年将上升至400万人和300万人;2030年将上升至500万人和350万人。而近20年来呈现年轻化癌症更为明显,如乳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全国35~39岁年龄段占87。07百分号。目前,处于前六位的分别是肝癌。肺癌。肠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2]。本院中医肿瘤科实施年轻化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在临床上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中医肿瘤科2012年12月~2016年3月收住的40岁以下恶性肿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肿瘤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3。2岁;疾病类型:肺癌6例,肝癌8例,胃癌5例,食管癌3例,大肠癌2例,舌癌1例,前列腺癌1例,乳腺癌4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35。1岁;疾病类型:肺癌7例,肝癌9例,胃癌5例,大肠癌3例,食管癌2例,乳腺癌3例,喉癌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①采取各种方式宣传肿瘤方面的知识;②化疗期间多与患者沟通交流;③各项治疗护理安全到位;④严格执行无菌技术;⑤必要时限制探视;⑥做好病房内通风,消毒工作;⑦输液时药液外渗时及时处理;⑧注意口腔护理;⑨维持足够的营养;⑩注意呕吐后的电解质紊乱;做好肛周护理;对白细胞低的患者做好防护工作;注意血小板低的出血倾向;注意患者疼痛处理及用药后的毒副作用。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治疗,并结合患者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因人而异,提供全程不同层次的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具体如下。

1。2。2。1早期的心理干预:因年轻患者对突如其来的癌症难以置信,不相信癌症这个事实时,护理工作中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理解患者本能的求生欲望及顾虑,让患者从思想上接受这个事实。站在患者的思想角度考虑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做好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干预护理。①手术前的心理干预:针对患者不同的手术前的心理状况,有目的地采用心理支持。行为训练等的方法,让患者提前知晓手术的基本情况,有效调控患者的不良情绪,让其手术后在心理上更能适应出现的各种情况和促进躯体康复,以免精神压力过大产生精神疾患及加速病情恶化程度。具体措施:a。病区有健康宣教册,为患者提供疾病信息及矫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让患者看到希望,树立起战胜疾病的期望值。b。管床责任护士在手术前要亲自通过演示教会患者翻身法。腹式呼吸法。肌肉松弛法。咳嗽咳痰法等,避免手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口的疼痛对配合治疗法掌握不到位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影响康复,护士必须通过心理干预护理,让患者积极提前在手术前学会。c。邀请患者加入科室开设的微信,在朋友圈更新专科健康教育知识及人生励志。并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解决心理存在的问题。d。术前通过邀请手术成功的康复患者给待手术患者进行现场说教或通过视频播放,可以让待手术患者起到效仿作用,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②手术后的心理干预:患者由于手术前充分给予了心理干预护理及手术术程顺利安返病房,一般情况下,不良情绪都会逐渐平复。但是,如果手术后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和体形美或躯体残缺。预后差等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其精神状况的改变。具体措施:a。对于手术后情绪波动较大,出现破坏性行为(如拔除停留管道。输液针头等)的患者,护士要及时报告医生,与医生积极采用心理疏导法让患者重建信心,平复激动情绪。同时,可选用躯体残缺的典型模范人物事迹激励患者,帮助患者应对心理上的打击。b。对于手术预后差或产生疼痛无有效控制及无法继续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产生异常心理反应要高度警惕患者有无自杀倾向及有无出现精神问题,如果有精神问题出现要及时报告医生使用精神类药物配合心理疏导法治疗,必要时由心理医生进行系统专科的心理治疗,避免精神疾患加重。

1。2。2。2中期的心理干预进一步明确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患者会出现焦虑。急躁。易怒等的情绪反应,甚至自杀。再加上化疗等致脱发等的形象改变及食欲降低,患者心理会产生死亡来临的猜想,心理干预应细致做好心理护理,抓紧时间与其谈心。交往,发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主动接受治疗的积极性并与医护人员合作,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多关心。理解。帮助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同时,因为化疗是一个周期长的后续治疗,作为护理人员除了执行常规护理外,更要关注化疗带给患者痛苦产生的心理压力。因此,必须要做好化疗前中后期的心理干预护理。①化疗前心理干预护理具体措施:a。全面评估患者综合情况,向患者说明化疗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属于药物治疗的反应现象,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去适应它,配合医务人员积极接受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最佳措施去减轻化疗反应。b。责任护士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等,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充分调动其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并针对其需求,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取得其信任,促使其配合治疗,以取得最佳疗效。②化疗中后期心理干预护理具体措施:a。对于联合用药使患者产生脱发现象,可以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鼓励患者佩戴假发,患者佩戴后要给予诚恳的赞美。b。对于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现象,护理人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使用止吐药物对症处理。指导患者少食多餐饮食,菜式选择多样化,以增进食欲。同时,使用学过的腹式呼吸法。肌肉松弛法等放松自己。c。对于体重减轻的患者,责任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有计划的运动锻炼,利用本院的康复医学科开展的理疗有氧运动锻炼项目帮助患者增强机体机能康复,提高患者自信心及自尊心。d。对年轻化癌症患者化疗的性影响,作为护理人员都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人感受及承受能力,充分与其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以免出现夫妻感情不协调,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因为家人的情感支持可以缓冲患者的不良情绪,给患者极大的精神鼓舞。1。2。2。3晚期的心理干预病情进一步加重时,患者因为并发症等的原因出现躯体的各种症状,如疼痛等,应根据医嘱尽最大努力减轻患者的痛苦,再加上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进食,体能处于高消耗状态,精神倦怠,患者由原来的不稳定情绪转向沉默不语,更需要给予关心和安慰,护理周密,注意患者的语言,并表示出理解,取得其信任,使患者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坦然面对现实,平静。安详。友善度过人生最后一程。

在这三期中护理人员要通过对患者的言语。姿态。表情。生理反应等来观察及探索其内心的活动,才能给予有效的个性化心理干预护理。可采用以下方式:①带有理解。同情之心与患者进行交谈。通过彼此之间的谈话,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及对治疗与护理的需求,对家庭。工作。经济等的顾虑。②在接触中善于察言观色。通过对患者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动作表情的观察来洞悉患者的情绪波动。同时,注意其生理上的反应也可以反映出患者动态的情绪,如恐惧时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焦虑。抑郁时会出现胃部不适,食欲减退;焦急不安时排尿次数增加等。③召开病友座谈会。通过病友座谈会之间的交流,了解患者饮食和住院生活等的一些问题,并让治疗成功的。精神状态好的患者以身说教,激发懒言少语的患者参与讨论的欲望。④采用他人信息了解患者。患者有些事情是不会向医务人员倾诉的,作为护士要学会向患者的家人。朋友。同室病友了解。⑤心理测验。可用标准化心理观察量表。心理测验量表等来观察及测验患者心理存在的问题。⑥其他。有些患者不愿意和人言谈,但他愿意提供自己的书信。日记。诗歌等,护士也可以通过这些了解患者的内心活动。

1。3观察指标对两组的SAS。SDS。生活能力评分及死亡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百分号)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生活能力评分及死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目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并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由于恶性肿瘤治疗本身具有复杂性。康复周期长。医疗费用昂贵。易出现并发症等,且年轻化的患者多数症状不明显,体检时才发现,有的甚至已至晚期,经常把癌症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影响正常生活,影响家庭环境,也造成形象改变和社会角色的转变[3]。还面临着瞻养老人,照顾及教育孩子的责任,求生欲望强烈等,使之心理负担及压力之痛远远大于年老癌症患者带来的痛苦。这些,都会使年轻化癌症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紧张。焦虑。恐惧。抑郁。消极等[4],甚至如果不及时给予心理干预会造成患者自杀,这样不仅给家庭带来危害,而且会波及于社会[5]。本课题观察并探讨心理干预护理用于年轻化癌症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AS。SDS。生活能力评分及死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年轻化癌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年轻化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观察

年轻化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观察【3910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7032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