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护理效果观察
冠心病(CHD)属于心脏病典型类型指因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缺乏足够的血液供应量,引发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脏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体。体外反搏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心血管供血,缓解心脏负荷,起到辅助治疗的目的。但由于对于体外反搏治疗的认知不足,较多患者多存在论文网一定排斥心理,为帮助患者有效认识此类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保证患者顺利接受治疗的重要环节,护士的技术水平。素质和责任心是体外反搏疗效的重要保证。
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7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7例。其中,观察组为冠心病行体外反搏治疗患者,男56例,女31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9。3±3。4)岁;23例为自发型,52例为劳累型,12例为中间综合征。对照组为接受反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男52例,女35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1。2±3。8)岁;25例为自发型,56例为劳累型,6例为中间综合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与医护人员配合,向患者讲述治疗方法及效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治疗前护理心理护理:在治疗前与患者交谈,消除患者恐惧与紧张情绪。患者初次接受治疗时,因为担心会产程疼痛感,对治疗效果的担忧,会有程度不同的焦虑。抑郁情绪,与临床治疗不配合,影响治疗效果[1]。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介绍体外反搏治疗的原理,以及作用机制。治疗目的及必要性,告知患者体外反搏的主要治疗效果及可能的不良反应,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配合临床治疗。
(2)治疗中护理包扎气囊套:患者在体外反搏床取平卧位,选择大小适合气囊套,保持包扎适宜,尽量包扎与躯干上。保持气囊套。包扎与内裤平整,避免体外反搏治疗时出现皮肤损伤。充气内囊折叠会使患者产生不适感,因此,需要确保检查褶皱处是否平整。体征观察:在行体外反搏治疗时,需要密切对患者表情。面色。体征等变化进行观察。及时询问患者的感觉,播放一些和缓的音乐,转移患者注意以缓解患者紧张感,使其充分放松,并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及时发现问题后解决,让患者感觉被重视,积极与治疗配合。1。2。3治疗后护理体外反搏治疗完成后,让患者作适当休息在下床,期间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如有下肢酸麻症状,要告诉患者这是正常现象,会在3d左右消失。患有高血压患者,需要在治疗后进行血压监测,判断治疗效果[2]。
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百分号)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两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1百分号,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百分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两组患者护理已从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依从79例,依从率为90。80百分号,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依从68例,依从率为78。16百分号,观察组护理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有年轻化趋势,困扰患者的正常生活。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的辅助循环治疗模式,在患者臀部及两下肢分别包上特质的气囊套,以患者心电图R波作触发信号,触及气囊充气,心室舒张期作充气,对双侧下肢。臀部大血管进行压迫,促使血液流向主动脉,以此帮助患者提高舒张压,增加颅内动脉及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从而起到在改善心脑血管供血的效果。心脏舒张末期,气囊会快速排气,使肢体的血管开放,心脏泵收纳至主动脉内,使主动脉收缩压下降,从而缓解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体外反搏治疗风险小,易于被患者所接受,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在冠心病体外反搏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增强依从性及治疗信心,利于患者恢复,应广泛运用。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护理效果观察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护理效果观察【1647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7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