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1528字】

时间:2023-05-31 21:42来源:毕业论文
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1528字】

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糖尿病是内分泌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老年患者占绝大多数,常有低血糖发生,特别是不易察觉的夜间低血糖,如未


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糖尿病是内分泌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老年患者占绝大多数,常有低血糖发生,特别是不易察觉的夜间低血糖,如未及时发现,持久的严重低血糖未及时纠正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甚至会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老年糖论文网尿病患者中夜间发生低血糖的10例病历资料及预防。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10例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49-72岁,病程3-18年。于凌晨3点测指尖血糖示2。1-3。7mmol/L。

1。2临床表现其中6例出现明显饥饿感。出汗。心慌。面色苍白。手抖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2例表现为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嗜睡等脑功能障碍症状;2例患者未有任何症状。

1。3诱因2例因调整胰岛素剂量时发生,4例因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过量,3例因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后未进食,1例原因不明。

2。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的神志及活动情况。不同程度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两类:(1)肾上腺素能症状:面色苍白。出汗。颤抖。心动过速等。(2)神经低血糖症的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复视。易激惹。口周麻刺感。癫痫发作以及昏迷。值班护士需报告医生及时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用量以避免夜间低血糖发生,同时夜班护士对当天调整药物剂量。年龄较大。合并并发症较多者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无症状低血糖,预防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

2。2监测血糖血糖监测在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3加强宣教及时准确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如何发现低血糖和防治方法,多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低血糖反应的危害,保持乐观心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指导患者随身携带少量糖果饼干,以备发生低血糖时食用或运动时应适量加餐。

2。4指导合理饮食根据标准体重。身高及劳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制定食物等份交换法资料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实施。嘱患者定时定量用餐,饮食量和药量保持平衡。当身体不适,进食较往日下降时,其降糖药物或胰岛素量也应相应减少。

2。5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体贴患者,及时掌握心理状态予以疏导,告知患者低血糖是可以预防的,鼓励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正确治疗,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6应急准备对出现重症低血糖症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应给50百分号葡萄糖液40~60ml静脉注射,酌情重复应用。再给予10百分号葡萄糖液500~1000ml调节滴速维持血糖水平在6~10mmol/L,直到药物的低血糖效应期消失,同时给予胰高血糖素治疗。发生昏迷者应给予相应的急救处理。

3。讨论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归纳如下:(1)降血糖药物应用的不合理。患者使用长效磺胺类药物剂量过大或随意加大药剂量;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不进食,结果很快发生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2)在治疗糖尿病其他伴随疾病时,如高血压病,某些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使血糖降低;复方降压片。心得安。可乐定可增强磺胺类降糖作用,导致低血糖。(3)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性较差,用药的随意性较大,对糖尿病的初期治疗方案一直沿用不变或不经过医嘱擅自增加降糖药物种类或剂量。(4)患者各器官组织功能减弱,降糖药物尤其是优降糖在体内的代谢分解及排泄作用下降,抵抗低血糖反应的升血糖激素,如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减弱,导致低血糖反应发生。对此护士应详细掌握患者的病情,重点交接班,了解并掌握发生低血糖可能的原因及诱因,对于年龄大。病程长。并发症多。依从性不佳的患者应加强巡视,重视其饮食运动情况的变化,对于调整药物剂量的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为了尽量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应监测睡前血糖,如睡前血糖低于6。7mmol/L,需调整降糖药物或适当进餐。预防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重点在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格监测血糖尤其是睡前血糖。治疗个体化,提高患者识别。处理低血糖反应的能力。

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1528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7230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