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医学论文 >

心理护理干预對门诊輸液患儿静脉輸液效果的影响【1434字】

时间:2023-06-03 08:48来源:毕业论文
心理护理干预對门诊輸液患儿静脉輸液效果的影响【1434字】

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


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院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6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24例)和观察组(n=3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论文网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患儿的心理发育程度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合作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合作率为90。18百分号,对照组的合作率为70。06百分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41百分号,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0。68百分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合作率,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门诊儿科中,大多数疾病多表现出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需及时进行治疗,其中静脉输液是门诊儿科输液中常见的治疗手段。针对患儿而言,由于患儿自身身心发育尚未成成熟,在门诊输液中常会表现出恐惧。害怕。不合作等行为,导致门诊输液的难度加大,易发生护患纠纷[1]。由此,为提高患儿的合作率,提高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我院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院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院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650例,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326例,男198例,女128例,年龄3个月~10岁,平均年龄(4。3±1。3)岁。对照组324例,男176例,女148例,年龄3个月~10岁,平均年龄(4。9±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研究结果无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即只需做好静脉输液的一切常规要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患儿的心理发育程度实施有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在实施静脉输液前,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宣教,让患儿家属对静脉输液方式有一定了解,消除其各方面顾虑。在输液操作中,根据患儿的心理特征灵活地运用语言等护理技巧,给予患儿更多抚慰,并认真地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及面部表情。动作,根据患者得心理状况有针对性进行护理[2]。输液结束后,给予患儿更多的鼓励与安慰,让患儿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使患儿及其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提高。

1。3评价指标

2。2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41百分号,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8百分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n。百分号)

3讨论

因大多儿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通过静脉输液,可使患儿病情得到及时治疗。对患儿而言,大部分患儿自身身心尚未发育程度,加上疾病本身可能引起各种不适,患儿常表现出恐惧。烦闷。焦虑心理,使得患儿在静脉输液中常常有一定的排斥[3]。因此,对门诊输液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经本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合作率为90。18百分号,对照组的合作率为70。06百分号,表明对门诊输液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患儿能很好地配合配合静脉输液操作。在心理护理干预中,首先必须为患儿创造一个温馨的输液环境,消除患儿的陌生感,缓解患儿的紧张。害怕心理,能促进患儿很好的配合护士接受静脉输液[4]。除此之外,加强对患儿及其家长的健康宣教,让患儿及其家长对静脉输液有一定了解,消除患儿对各方的顾虑,使患儿保持良好的心态。最后,应加强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并灵活地运用护理技巧,才能取得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41百分号,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0。68百分号。可见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提高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效果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對门诊輸液患儿静脉輸液效果的影响【1434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7296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