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性在各种合作演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复杂系统的演化[4]。因此,在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中应集中于整体和部分以及部分之间发生的协同[5]。可以说,复杂系统的协同性是体现复杂系统中子系统间及各种要素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协同度就是协同性的测量标准[6]。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标
通过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定量描述县域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复杂系统的协同度,并据此系统地提出促进县域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复杂系统协同发展的实现策略。
1。2。2研究意义
1。2。2。1理论意义
协同度是指区域内各主体要素和非主体要素在系统内部自组织和他组织作用下和谐一致的程度。根据协同学理论,县域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复杂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形成的系统,这些子系统和谐一致的程度影响其整体效应,即县域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效果。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机制涉及到多个领域,并强调各领域的协同。由于各领域发展和完善的程度不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难以根据单一的系统来确定其协同供给的程度。因此,本研究以协同学的序参量原理为基础,研究建立可实际计算应用的复杂系统整体协同度模型,对县域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复杂系统协同水平进行实证和测度,衡量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从总体上描述该系统的协同状况,有助于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实现有效供给提供理论借鉴[7]。
1。2。2。2现实意义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农村居民总数为58973万,占总人口的42。64%,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承担着为其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防范公共卫生风险的重大职责[8]。可以说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是关系到农村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问题之一,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9]。
公共卫生服务能否有效的供给和实施,不仅取决于服务措施本身在技术上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各子系统及外部系统之间直接而紧密的配合,即保证它们的有效协同,使公共卫生服务得以顺利提供并达到预期效果[10]。然而,从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现状看,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内部子系统(包括功能子系统、服务网络子系统和需求子系统)及其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同程度不是很高,明显存在内部子系统间、内外部系统间缺乏沟通、合作的问题,并未真正达到协同学理论所强调的协同,即内、外部协同性不高。县域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复杂系统协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内部协同性不高: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内部子系统间不协同。功能子系统、服务网络子系统和需求子系统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组分,彼此协同有助于达到公共卫生服务效果的最大、最优化。然而,现阶段公共卫生服务子系统被隔断,功能系统和服务网络系统间不能及时供给,需求系统也无法为服务网络系统提供需求,三者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导致整体效率低下。在公共卫生活动中,子系统协作的能力和效率需要加强和提高[11]。论文网
(2)内外部协同性不高: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与外部系统间不协同,即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不协同。影响公共卫生服务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居前三位的是“经费投入补偿不足”、“缺乏相应仪器设备”和“缺乏其他机构配合”,而“经费投入补偿不足”可归属于外部经济系统[9]。可见,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矛盾——不协同已严重降低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率。 县域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复杂系统协同度的实证研究(4):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9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