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变π电子共轭体系,即改变共轭程度,荧光量子产率、荧光发射波长及荧光寿命等光电性质会发生改变。
(2)推拉基电子效应,引入推拉电子取代基,使摩尔吸收系数、荧光发射光谱发生改变。
(3)光致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推拉电子基团同时引入,形成了新的推电子-π-拉电子体系基团分子,受到激发后,分子分布改变 。
(4)光诱导电子转移(PET),荧光团与分析物结合之后,荧光团中的最高占有分子轨道(HOMO)与最低占有分子轨道(LOMO)之间会出现新的最近轨道或原有的最近轨道消失,光诱导电子转移作用受到抑制或增强,荧光团的荧光强度会变弱或增强。
(5)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分子内氢键调节激发态的质子,实现质子给体到质子受体的快速转移。
(6)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激发后,一个能量给体以非辐射方式将能量转移到能量受体。
(7)单体-激基缔合物,激发态的荧光团和处于基态具有类似结构的另一个荧光团互相作用形成复合物。
荧光探针具有响应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优异等特点,吸引了众多工作者的眼球。目前,人们已经设计、合成出了金属离子(Cu2+、Hg2+等)荧光探针,pH荧光探针及环境敏感粘度荧光探针等各式各样的探针,这些探针在环境和生命科学领域有着不同小觑的应用。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荧光探针的开发和应用也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裨益。
1.3 氟离子荧光探针识别概述
相比较其他阴离子,氟离子尺寸最小,电负性最强,在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中都起重要作用,检测氟离子变得极其重要[23]。然而,传统的氟离子检测方法,如:离子选择电极,在微量氟离子检测中凸显乏力,因此设计、合成一些高灵敏度、高专一性的氟离子化学传感器已成必然趋势。
1.3.1 F-作用于N-H键
常见的氢键作用F-探针,主要是通过F-与N-H键形成氢键,产生作用,或发生脱质子效应达到识别的目的。在F-与N-H键互相作用过程中,探针分子的共轭面发生明显改变,紫外吸收光谱波长发生蓝移或者红移,探针溶液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从而实现选择性识别氟离子的目的。氢键受体一般包括脲、硫脲、吡咯、羟基、酰胺、多胺类等。 顺反芳基-萘酰亚胺-硅氧基阴离子受体的合成(3):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41012.html